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01 B 0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23/ T —2013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规范 2013 - XX - XX发布 2013 - XX - XX实施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水稻灌溉分区与控制灌溉模式 2 4.1 分区原则 2 4.2 水稻灌溉分区 2 4.3 分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模式 2 5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操作要点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  7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起草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水利学会、黑龙江省农田水利管理总站、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振刚、孙艳玲、顾立明、吕纯波、李芳花、刘长荣、何权、孙勇、黄彦、王柏、孙雪梅、郑文生。 引言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寒冷地区,粳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40%以上。随着市场需求,全省水稻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快速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低是黑龙江省水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标准的制定对于节约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增加水稻产量,提升稻米品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灌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标准的制定,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实施中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水稻灌溉分区和控制灌溉模式、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操作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寒地水稻灌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790?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NY/T 59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ARCGIS等手段进行灌溉分区。 分区 可划分为5个一级区,6个二级区,4个三级区,共10个分区单元。具体分区、分区单元特征等参见附录A。 分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模式 应按“浅、湿、干”交替法进行灌溉。每次灌水不宜超过灌水上限指标,不到灌水下限指标不宜灌溉。 各分区应按模式规定的灌水上限、灌水下限和蓄雨上限等调控指标进行控制灌水。各分区模式调控指标参见附录B中表B.1。各分区模式图参见附录B中图B.1~10。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操作要点 实施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应进行格田平整,格田内平均地面高差宜控制在20mm内。对于一些暂时达不到土地平整要求的田块,灌水上限可适当调整,但不宜超过50mm。 灌水下限可按照对应的土壤裂缝宽度来判断,裂缝大小不应超过最大限值。 自流灌区预测来水少时,达不到灌水下限也应及时灌水。 返青期至分蘖中期宜中控,应在达到灌水下限时再灌水;分蘖末期宜排水晒田重控,晒田结束后应及时、适量灌水;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应轻控。 水层管理应与喷药、施肥等农艺措施的用水相结合,保持一定水层。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