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作文指导——六种审题立意的方法.ppt

2008高考作文指导——六种审题立意的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 审题揣摩法: 审体裁、审范围、审题意 提示:审题三步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借助锯来加工木材,将其裁制成人们需要的那种规格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不管是人的作用力发挥,还是锯条在木材中运行,总是既有“进”的方向,也存在“退”的姿态。而正是在对这样一种“进”与“退”的深刻把握之中,人们完成了工作,满足了自己生活的需要。 根据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审题: 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看清材料,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进”和“退”,材料告诉我们:深刻把握好“进”和“退”,就顺利完成工作。其实这是一篇以“进”和“退”为话题的作文。写作范围以“自选角度”即可写“进”也可写“退”,还可以写“进与退”。 (1)解题——是什么 进:好:前进、拼搏进取、积极上进、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开拓创新;闯 坏:激进、冒进、盲目蛮干、急进,不加审慎不顾后果做事 退: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迂回前进,宽容忍让,重新认识自己 坏:逃避现实,退缩,畏难 (2)进与退的意义及危害——为什么 为人处事,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有股闯劲,这是成功的关键。(一切积极进取的人和事都可用例子)但不顾实际地蛮干,过于急进,不加审慎不顾后果地冒进就会得不偿失。(贪污受贿、为金钱利益出卖灵魂、豆腐渣工程等) 适时的退让人审慎地认清形势,适度的退能让事情柳暗花明,明智的退能好地进,但退要有原则,不是时时事事都可退,当退则退,不当退则要坚持原则,如关乎人格、国格尊严等。 (3)如何正确对待“进”和“退”——怎么样 一个人要有拼搏进取的精神,要勇于开拓创新,但不能冒进、激进蛮干,要审时度势。 在“山穷水尽凝无路”之时,不可盲目进取,要退一步寻找新的路径。遇到困难不可逃避。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需要“辨”,例如辨色,辨音,辨味,辨高低,辨长短,辨清浊,辨好坏,辨真假,辨虚实,还要辨方向……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常常是好坏参半,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只有用心地“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才能认清东南西北。 请以“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审题: (1)解题:(是什么)“辨”就是区分、辨别、认清,辨别清楚真假好坏,区分清楚善恶清浊。 (2)为什么要“辨”?(为什么) 因为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存在许多诱惑和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跌入陷阱粉身碎骨。一定要用心去辨清、辨明,才能平安到达人生的终点。 怎么去“辨”?(怎么样) 用心去“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带着一双智慧的眼睛辨识,留一颗清明的心,不被世俗所沾染;不为名不为利所困,不贪慕名利,做俗世的清泉,做一个守正的人。 练习: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断句 (2)关键句 (二)关系定位法: 不论一元题还是多元题,都要弄清楚题目间关系的定位,尤其是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时,应该研究它们之间的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从属等关系,以便确定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如:1、树木·森林·气候(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2、水与岸(并列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执着与固执(并列关系) 4、走进精神的殿堂(动宾关系) 5、雕刻心中的天使(动宾关系) 6、模仿、借鉴、创新(递进关系) 7、对手与成功(因果关系) 8、适应与生存(因果关系) 9、进与退(辩证关系) (三)寓意钩沉法:审比喻性话题 作文题属比喻性内容时,审题时就要把握其本义和比喻义。寓意钩沉法就是探求比喻性、寓言材料的题意,挖掘其指代性含义的方法,采用由物及人、由个体到群体,把握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 如: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看法,以门与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1)墙与门各比喻什么?(是什么) “墙”的特点是能将人与外界相隔,将人围在里面,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禁锢人的思想和精神枷锁或者牢笼,阻隔和谐人际关系的隔膜,也可指法律法规、规矩、思维定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