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 植物保护 · 北方 园艺2007(3):194~195 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律 凤 霞 (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系,157011) 中图分类号:$436.61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07)03--0194--02 梨黑星病又名梨疮痂病(Pearscab)、雾病。是南北 形成圆形、黑褐色510Im 的疮痂状凹陷病斑,表面木 梨区发生普遍、流行性强、损失大的一种重要病害。从 栓化,常发生星状开裂,呈养麦皮状,并可生黑霉,但不 落花期一直到果实成熟期,危害叶片、叶柄、新梢、果实 呈畸形。成熟果实受害,病斑淡黄绿色、稍凹陷,上生稀 等部位,易引起早期落叶或开二次花,削弱树势。南方 疏的霉层。 梨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开始发病,6、7月为发病盛 1.3 新梢 期,东北梨区发病相应晚些。梨果受害后果面形成黑色 芽最早发病,当早春暴芽后,从芽鳞片重合处露出 霉层,甚至畸形龟裂,产量和质量大大降低,第2年的产 的淡绿色部分即可见黑色有光泽的病斑,以后病斑上产 量也会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生黑霉(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皮层开裂 1 症状 呈疮痂状,病斑向上扩展可使叶柄变黑。病梢叶片初变 红,再变黄,最后干枯,不易脱落,或脱落而呈干橛。 1.4 芽鳞 在一个枝条上,亚顶芽最易受害,感病的幼芽鳞片 茸毛较多,后期产生黑霉,严重时芽鳞开裂枯死。 1.5 花序 花序受害后,花萼和花梗基部可呈现黑色霉斑,接 着叶簇基部也可发病,致使花序和叶簇萎蔫枯死。 圈 1 粟黑呈病 1.健果I病果I3病叶及其病部放大 2 病原物 病菌(见图1)危害叶片、新梢、果实、芽及花序等所 有绿色幼嫩组织,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危害期 从落花后直到果实近成熟期。 1.1 叶片 幼叶的感病性较强。多数先在叶背面的主脉和支 脉之间出现黑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尤以叶脉上最多,不 圈 2 桑黑墨病病菌 久在霉状物对应的正面出现淡黄色病斑,严重时叶片枯 1.子囊壳I子囊及子囊孢子13.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黄、早期脱落。叶脉和叶柄上的病斑多为长条形中部凹 病原物(见图2)有性态为纳雪黑星菌 [ 如‘ 陷的黑色霉斑,故又有黑霉病之称。严重时叶柄变黑, nashicolaTanakaet m咖],子囊菌亚门黑星菌属, 叶片枯死或叶脉断裂。叶柄受害后,往往引起早期落 无性态为黑星孢 [Fusicladiumsp.],半知菌亚门黑星 叶。 孢属。 1.2 果实 在病部所见的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 果实发病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中旬,果实上初期为 分生孢子,病菌假囊壳一般在过冬后的落叶上产生,以 淡黄色斑点,圆形或不规则形。条件适合时,病斑上长 叶背面居多,散生或聚生,圆球形或扁圆球形,颈部较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