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28 2013 10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40 No.5
文章编号:1000-0747(2013)05-0528-06 DOI: 10.11698/PED.2013.05.03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异常低压成因定量分析
1,2,3 1 1,3,4 3,4 2,3 2,3 2,3
李士祥 ,施泽进 ,刘显阳 ,杨时雨 ,邓秀芹 ,刘广林 ,李继宏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3.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4.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部)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44;2011ZX05001-004 )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具有明显的异常低压特征,根据其低压分布特征,从构造抬升、温度降低、溶蚀增孔作用
等方面定量剖析了异常低压的成因机制。中生界地层压力演化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期间的压力增大并达到
最大阶段,以及早白垩世末以来的压力降低直至现今的异常低压阶段。早白垩世末以来,构造抬升引起的孔隙反弹、
石油勘探与开发
地层温度降低和溶蚀增孔作用共同造成的压力降低幅度达20~25 MPa ,降低比例达54%~77% ,这3 者的共同作用是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地层压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其中温度降低是影响压力降低的最主要因素。上述 3 因素与其他多种
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最终形成了现今地层压力为10~18 MPa 的异常低压分布格局。图5 参28
关键词:异常低压;构造抬升;地层温度降低;溶蚀增孔作用;延长组;中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esozoic abnormal low pressure in Ordos Basin
1,2,3 1 1,3,4 3,4 2,3 2,3 2,3
Li Shixiang , Shi Zejin , Liu Xianyang , Yang Shiyu , Deng Xiuqin , Liu Guanglin , Li Jihong
(1. College of Energy Resour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 Xi’an 710018, China; 3.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Oil Gas Fields , Xi’an 710018, China; 4. Exploration
Department ,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 Xi’an 710018, China)
Abstract: Abnormally low pressure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Mesozoic reservoirs in the Ordos Basin. Based on the study of low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abnormally low pressure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可蓄积到食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pdf
- 离子色谱法测定肉及肉制品中多聚磷酸盐的研究进展.pdf
- 量子点新技术在食品农兽药残留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pdf
- 农药残留加工因子及其在膳食暴露评估中的应用.pdf
-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测定蔬菜膳食样品中97种农药残留.pdf
- 青岛市场上常见贝类铜污染情况调查.pdf
- 日本食品中农药残留等检测方法评价指南.pdf
- 石油烃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及风险评估.pdf
- 食品中的多氯萘、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及其人体暴露水平的研究进展.pdf
- 食品中莠去津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pdf
- 非常规储集层低碳烃无水压裂液.pdf
- 非洲东海岸重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pdf
- 风化壳古岩溶垂向分带与储集层评价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1亚段为例.pdf
- 海洋钻机井架振动检测及评估——以ZJ50_3150DB钻机为例.pdf
-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构型精细分析——以扶余油田探51区块为例.pdf
- 火山岩风化壳及油气地质意义——以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为例.pdf
- 基于沉积界面的储集层建模方法初探.pdf
- 基于开采技术的重油-油砂可采储量计算方法.pdf
-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pdf
- 礁滩相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及其对孔隙分布的控制——以塔中东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