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71004-2003精梳编结绒线.pdf

  • 110
  • 0
  • 约1.4万字
  • 约 12页
  • 2017-09-11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FZ/T 71004-2015
  •   |  2003-09-04 颁布
  •   |  2004-01-01 实施
  1. 1、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3. 3、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FZ/T71004-2003 前 言 本标准代替FZ/T71004-1991《精梳绒线》。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羊毛局标准TWCY1-2000 纱《线》,标准中的优等品水平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水平相当于国际一般水平。 与F‘Z/T71004-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名称改为:精梳编结绒线; — 适用范围为:适用于精梳纯毛、毛混纺编结绒线和非毛纤维仿毛编结绒线; — 技术要求中增加对产品安全性的要求; — 产品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3个品等; — 以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为产品定等依据。物理指标中捻度偏差率指标适当收严,取消含油脂 率指标;染色牢度统一考核,纯毛、毛混纺产品的耐光、耐水、耐汗溃、耐摩擦指标适当提高;外 观质量评等中部分指标收严并简化了有关条文;增加对团绒的考核内容; — 一检验规则、包装标志的内容适当简化并补充相关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继红、孙寿椿、李立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FJ381--1981,FZ/T71004-1991 FZ/T 71004-2003 精 梳 编 结 绒 线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精梳编结绒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志等全部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精梳纯毛、毛混纺编结绒线及非毛纤维仿毛编结绒线的品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50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 250-1995,idt ISO 105/A02:1993) GB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 5706纺织名词术语(毛部分) GB 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FZ/T 0105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 20015. 6毛纺产品分类、命名及编号 绒线 FZ/T 70001针织和编结绒线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安全性要求、分等规定、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评等 3.1安全性要求 精梳编结绒线的安全性应符合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 3.2 分等规定 精梳编结绒线的品等以大绞(250 g)或每一包装团绒(500 g)为单位,按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检 验结果综合评定,并以其中最低一项定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者为等外品。 3.3 内在质量评等 3.3. 1内在质量评等以批为单位,按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综合评定,并以其中最低项定等。 3.3.2物理指标的评等按表1规定。 表 1 项 目 限度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备 注 纯毛产品含毛量 100 详见附录A 纤维含量/(%) 成品中某一纤维含量低于10%时,其 混纺产品允许偏差(绝 士3 含量偏差绝对值应不高于标注含量 对百分比) 的30 大纹

文档评论(0)

认证类型官方认证
认证主体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