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泥鳅在稻田里的养殖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鳝泥鳅在稻田里的养殖方法 一、稻田养殖的类型与特点/稻田养殖有哪几种类型? 稻田养殖以稻鱼工程可分为平田式、沟凼式、宽沟式、流水坑沟式、垄沟式等数种。 (1)平田式稻田养殖·又叫平板式稻田养殖。一般除开设鱼沟鱼溜、建好防逃墙、在进排水口安设拦鱼栅外,不搞其他设施,因水体小,单产较低。 (2)沟凼式稻田养殖,又叫沟池结合式稻田养殖,也叫田头坑养殖。在稻田中或田边修筑鱼凼(小坑塘),凼与田中的鱼沟相通,既有利养鱼,又可增强稻田抗旱保收能力。 (3)宽沟式稻田养殖,即在稻田中或田边开设宽沟。这种养殖方式和沟凼式都是引进池塘养鱼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稻田养殖形式,增加了田间蓄水量,增加了鱼类活动空间。提高了鱼产量。 (4)流水坑沟式稻田养殖,是借鉴流水养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稻田养殖技术,结合养殖过程中的其他增产措施,一般养殖产量较高。 (5)垄沟式稻田养殖,是土壤学家侯光炯先生倡导的半旱式耕作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稻田养殖形式,有利于潜育化水稻田的改造,可提高冷浸田、烂泥田等低产田的水稻和鱼产量。 2黄鳝泥鳅的形态、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怎样? 黄鳝俗称鳝鱼、鳝、罗鳝、长鱼、蛇鱼、鲜田鳗等。体细长,前端为圆筒形,后端渐侧扁,尾短而尖。体上无鳞,侧线发达,呈全裸状态,体表软滑而富有粘液。一般体长25~50厘米,最长达70厘米,重达1.5公斤。黄鳝头部较大,呈椭圆形,吻端尖,口裂延伸到眼后.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及口 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 为皮膜所盖。眼与吻端两侧有鼻孔两对,鼻孔内有发达的嗅觉小褶,嗅觉极为灵敏。鳃三对,鳃孔较小,无鳃耙,鳃丝呈羽毛状。黄鳝无须,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小而不明显,多半成皮褶与尾鳍相连,尾鳍小。体背侧为黄棕色。并散布深棕色和赤黄色斑点(图1)。腹侧为灰白色或橙黄色而有淡色斑点。全身只有一根脊椎骨,无小刺。腹腔膜褐色。肠短,肠长一般等于头后体长,无盘曲,伸缩性大,无鳔。 泥鳅又名鳅鳗尾泥鳅、真泥鳅等。鳅属世界上有10多种,但养殖的仅有真泥鳅一种。泥鳅体长.在腹鳍以前呈圆筒形,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口小,下位,呈马蹄形。触须5对,其中吻须1对,位于吻端·上颌须2对·位于上颌两侧,下颌须2对,位于颐部。吻须与上颌须约等长。下颌须外侧的长于内侧。鳞片细小·圆形,埋于皮下,头部无鳞.背鳍无硬刺,腹鳍短小,尾鳍为圆形。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腹部灰白色,全身有许多小的黑色斑点,尾柄基上侧有一明显的黑斑点。背鳍和尾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其他各鳍呈灰色。侧线完全,鳃退化呈细粒突起(图2),肠短直线状,鳔小位于骨囊内。鱼体粘液丰富。 黄鳝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喜栖息于稻田、湖汊、沟渠、池塘浅水的底泥中,白天喜藏在混浊泥质水底的洞穴或堤岸的石隙中,在偏酸性水体中也能很好地生活。黄鳝善于在水体腐殖质多的底层钻洞。或在堤岸的石隙中集群潜居,洞穴离地面30厘米左右·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黄鳝打洞十分敏捷,转眼间就可钻入泥中,栖息的洞穴弯曲多分汊,每个洞穴有两个洞口 ,相距1米左右,其中一个在水上面,作为通气孔和避敌的退路,另一个洞口在水面下。生活在稻田中的黄鳝,绝大多数栖息于离田基30厘米左右的地方,洞穴延伸至田基,只有极少数在稻田中间.在11月至翌年2月的寒冷季节里,钻入50厘米以下的更深层泥土里隐居越冬,待春暖气温回升时才回原位和出穴觅食。 黄鳝对水温非常敏感,适于黄鳝生长的水温是15~30‘C。此时吃食活动增强,生长迅速。水温低于15。C时,黄鳝吃食缓慢,并很少出洞觅食;水温在lO‘C以下时,则停止吃食,随着温度的降低,进入土中穴居冬眠。早春,当水温上升到15。C时,黄鳝开始出洞,但活动能力较弱。2、3月间气温不稳定时,一般不要加水诱鳝出洞,以免温差变化大造成死亡。水温在25~30 C时,黄鳝摄食最为旺盛,对光和味的刺激不大敏感。白天有时也出洞呼吸觅食。水温超过30 C以上时,黄鳝钻入洞中或泥中,露出头部,或全身卧于泥上,遇到有其他动物对它危害时,反应迟钝,吃食停止。 泥鳅是温水性底栖鱼类,常见于底层软泥较深的湖汊、沟渠、池塘、稻田等浅水水域,喜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和腐质淤泥的表层,喜欢在池底活动,尤其喜欢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泥鳅生活、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为15~30 C,当水温在25~28。C时,生长最快。水温上升到30 C以上时,即钻入泥底和草丛中栖息。当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或夏季水温高达35C以上,甚至天旱水干时,它都会潜入10~30厘米的泥层中“休眠”。在休眠期间,只要土壤中稍有水分湿润皮肤,就能维持生命。当水温上升到5C以上或下降到30C左右时,即开始活动。 泥鳅在水中的耗

文档评论(0)

renw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