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清徽籍印人的流派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明清徽籍印人的流派问题 近得友人赠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美术辞典》,翻开篆刻名词术语,见“皖派”条下写道: “皖派”篆刻流派之一,明代何震开创。后继者有苏宣、梁衷、程朴等。专学秦汉,风格朴茂苍秀。另徽州籍汪关、程邃、巴慰祖、胡唐等人所摹的汉印,几可乱真,亦称“徽派”,但艺术风格不一。邓石如以小篆及《三公山碑》、《禅国山碑》的体势笔意入印,形成“邓派”:邓为皖人,故也称“皖派”;后继者有吴熙载、徐三庚等;所作讲究篆势,善于变化,运刀如笔,流利清新,艺术成就较高。 一个短短词条,竟如此混乱,不仅出现两个皖派,一个徽派,且一方面承认汪、程、巴、胡“风格不一”,另一方面却因徽籍强把他们列入徽派,使人读之茫然。应该指出,这种混乱并非始于今日,不过近日的印章著作,更有变本加厉之趋势,却是事实。 在笔者看来,讨论徽籍印人的流派归属,当有三个条件不能忽视:一是时代条件,二是审美倾向和风格特征,三是师承与活动地点范围,这是流派成因的重要因素,舍此仅以籍贯归口,必然导致混乱。打个比方来说,吴昌硕为浙江安吉人,齐白石为湖南湘潭人,然抛开上面三个条件,将吴入列浙派,齐入列湘派,恐世人是决不会同意的。下面让我们通过史料来分析一下明清徵籍印人的流派说,如何变得今天这般纷乱,他的真实面目又应该是怎样的。 一、历史上徽籍印人流派说种种 明末以来关于徽籍印人的流派说,较有代表性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我们不妨按年代顺序,看看沿革之变化。 其一,明代末年,安徽休宁人朱简,在论印名篇《印经》中,建立了篆刻艺术史上最早的流派说。其中谈到徽籍印人何震(徽州婺源人)和苏宣(歙县人)时,分别称为“雪渔派”和“泗水派”。雪渔、泗水为二人字号,朱简以开派者字号命名派别,显然有其严肃的命题。由于朱简本人为徽籍,所以在涉及到非流派的安徽籍印人时,他一概以“吾乡”称呼。朱简的流派说是万历时代实情的基本总结,它还可以从万历时代众多的印谱序跋中得以证实,(当然亦有一些著名印人未曾归入)因此从中可知,明代并无“皖派”、“徽派”、“黄山派”之说。明代印人的主要活动是围绕苏州、南京、松江一带展开的。 其二,清代末叶,始有将各个时期的徽籍印人分归各时期流派之说。清初周亮工在《印人传》中曾说:“自何主臣(震)继文国博(彭)起,而印章一道遂归黄山”,由于他曾多次赞美黄山印人,而被后来好事者曲解成“黄山派”。故以籍贯划派虽非周亮工本意,但却由此繁衍而出。 例如,清末王世(治印杂说)云:“迨至有明文寿承(彭)、何雪渔(震)相继辈出,力能返古,允为一代宗匠,是为皖派这祖。”而民国初年王希哲《印学今义》在《派别》一章中则认为在浙派形成的“同时,歙县巴晋堂慰祖、胡子西唐、山阴董小池洵、新安王于天振声,专力秦汉,所作名字印,古意盎然。……以巴、胡歙人,世称为歙派。皖派,亦谓之邓派,此派实著于邓石如完白,故云。清初名流辈出,徽州有程穆倩邃者,实开其先,至完白乃集大成。其后传之包慎伯,慎伯传之吴让之熙载……。”可见王世与王希哲的观点并不一致。后者其实并不承认何震开皖派,也不承认歙四家与程邃、邓石如等为一个流派。值得注目的是王希哲认为俟浙派出,真正的皖派才得以显露出来,并云:“此派实著于邓石如。”这种以比较学的眼光观察流派的形成,不能不说是高人一筹的。 当然由于徽、皖、歙之称都可成为安徽籍的代称,故三字互换,质虽不变,却给流派的称呼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混乱。清末、民国时代较为流行的流派说是何震开皖派,程邃开徽派,巴、胡、王、董称“歙四子”、“歙四家”邓石如称“邓派”亦有称“皖派”者,派名重叠,众说不一。 其三,一九○七——一九○八年黄宾虹先生在《国粹学报》上发表《叙摹印》一文,专列《新安篆刻之学派》一章,从生活于明代嘉靖到万历年间的何震算起,凡徽籍印人统归之于“新安派”,谓“篆刻之学,昔称新安,甲于他郡。”如此从朱简到歙四子,合多元为一元。黄宾虹“新安”说,虽没有生硬地叙述“新安篆刻之学派”内在的嬗变关系,和各期印人间的审美观点的同异,但却给人造成一种印象,“新安派”是建立于印人的徽籍基础之上的。今人沙孟海先生承袭黄说,在其《印学史》中亦称“新安派”,又有《新安印派简史》一文问世,其间更将“新安派”概念扩展。他以朱简流派说中四大类印人(指三桥派、雪渔派、泗水派和别立营垒的印人)为依据,认为朱简之分类当改成二大类,说“除‘三桥’派外,实际都属于新安印派。” 于是所谓的“新安派”中,在鼻祖何震麾下,不仅有了苏宣、汪关、朱简等人,就连南京印人甘旸,以及先于何震精通汉印的罗王常(顾氏集古印谱的编辑者)都成了新安派。更有甚者,因汪关为徽人入列新安,而将闽人林皋(客居常熟)也入“新安”。至于娄东赵宦光、莆田宋比玉、如皋黄济叔为何也放在《新安印派简史》中讨论,就不得而知了。试想,如果因为汪关是徽籍,而林皋,传其法就当入列“新安派”

文档评论(0)

renweng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