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塑保垃技柚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简述半坡博物馆的史前考古实验
高强
内容摘要:史前考古实验是一项实践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研究工作.数十年来.半坡博物馆
专业人员不断进行史前考古实验,包括生产工具的制作及使用,房屋的营建、陶窑的重建及烧
造、尖底瓶汲水试验等,科期深入了解史前社会生产生活真实情景,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料,
扩大7绩馆业务工作范围.
关键词;半坡博物馆 史前者古实验
依据田野考古发掘材料,研究者亲自动手模拟史前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具等的制作及其使用,以
期深入了解史前社会生产生活的真实情景,从不同的角度探明史前社会发展规律,是史前考古实验
的主要目的。可见,考古实验是史前研究领域中的一项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研究工作。半坡博
物馆是我国建立的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数十年来,该馆专业人员不断进行史前考古实验,
诸如:石斧的制作及其生产能力,骨针的制作及穿孔技术,陶窑的烧造.房屋的营建技术,以及尖
底瓶的汲水等实验,从而获得了一些新的知识,也拓宽了该馆的业务工作范围。
现将上述史前考古实验简述如下。
石斧的制作与使用实验
半坡遗址出土的三百余件石斧,多以玄武岩为原料。故选用玄武岩石料模拟制作一件半坡遗址
的凹腰石斧。制作过程如下:把石料放在石砧(大砾石)上,手握一石块不断砸击石料侧缘,直至
石料初具石斧形状为止。然后,将此毛坯放在砂岩质砥石上磨光,并磨成凹腰状,继而磨出刃部,
即为一件长约n80,宽约O.35,厚约0.25米的磨光凹腰石斧,与出土实物标本P,674l酷似。通
常认为,半坡时期的石斧乃装木柄使用的。我们完全同意这种意见。但我们在用这件石斧进行砍伐
试验时,并未为它装上木柄,而是以右手握住石斧背部,即行砍伐一株直径约0.06米的树干,约
历时15分钟,砍断了这株树干。由此观之.装有木柄的石斧,其工效当会更高。
骨针的制作实验
骨针最初见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半坡时期的骨针已经定型,制作精致,且数量较多(半坡遗址
出士281件)。可见,缝制衣物在当时已成事实。
我们选用猪骨为原料。先用石片从呈管状的猪骨上切锯下一窄长条骨片,再用石刀、石刮割器
刮削这骨条,然后,把它放在砂岩质砥石上反复砥磨,且时时加水,直至把它磨成长约O.04、最
大直径约O003米的针状骨器为止。穿孔前,先将该骨器的上端(即与尖端相对的另一端)磨出两
个相对的平面,然后在此平面上穿孔。我们曾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即为:顺骨器长轴方向,
用带尖石片尖部反复刮刻其上端一平面(刮刻痕呈长条状,与骨器长轴方向一致),但当刮刻至一
定深度时,终因刮刻工具尖端过大,致使骨器上端断折,使穿孔工作不能继续进行。如此反复试验
数次,皆未能奏效。后改用第二种穿孔方法:选择硬度较大的石料,从其上敞砸下米粒状石粒,先
取有锐利尖端的石粒作为“钻头”,将其插入一支细竹棍的一端,并用麻线扎牢,此即为石钻工具a
用石钻工具的钻尖抵在骨器上端(使此二器的长轴相垂直),以两手掌心紧夹石钻工具柄部,并反
.479.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复搓动,同时,两掌向下施重力。当“钻头”被磨钝时,要及时更换一只锐利的,然后,继续进行
上述操作。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这个圆孔被钻透为止。这件骨针的制作及穿孔的完成,共历时两小
时四十五分钟。
陶窑的重建与烧造实验
陶器是半坡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在半坡遗址中共出土完整的和可复原的各种陶器约1,000
件,而陶片的数量则多达50万片以上.这些陶制品占出土物总数的80%以上a由此不难看出,陶
器在当时居民的生活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正困如此,陶器的制作及其烧造技术,自然成为我们
所要深入探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半坡遗址陶窑的重建及烧造的实验。根据半坡遗址考古发掘材料,选择了保
存得较完整的两座陶窑遗迹(编号分别为Y3和Y2)作为重建对象。因受地形所限,我们不得不用
黄土人为地筑起了一个长约4、宽约2、高约2米的土台作为“断崖”,于其上修造陶窑。重建陶窑
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为田野发掘用的小双齿镬和小铁铲,以及长约O.60~0.70、宽O.04米的
尖头竹片。
重建后,Y3为横穴窑(比例为原大)。园Y3遗迹窑室底面近火道分叉处已塌毁.故我竹]按其
现存的10个火眼的均距。于此处复原了4个火眼。即重建后的Y3窑室底面共有火眼14个。火膛
均复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