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稻病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水稻病害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年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的二分之一。然而,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地影响着水稻生产。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全国平均每年因各种稻病造成稻谷减产达200亿千克,如果不进行防治,减产可达300亿千克。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病害。我国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运用肥水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对策控制纹枯病危害。由于三种病害流行规律复杂,防治上难度较大,加上稻瘟病菌易发生变异,品种抗病性往往不能持久稳定,尚缺乏防治白叶枯病的高效化学药剂,也无高抗纹枯病的品种,所以,今后三大病害仍将是主要的监控对象。 1.稻瘟病 Pyricularia oryzae 2.水稻白叶枯病 Xanthomonas oryzae 3.水稻纹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4.稻胡麻斑病 Drechslera oryzae 5.稻恶苗病 Gibberella fujikuroi 6.稻烂秧病 Achlya spp 7.稻病毒病(普通矮缩病、簇矮病等5种) 稻瘟病的发生及危害、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 稻白叶枯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 稻纹枯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及其特性,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白叶枯枯叶型.jpg稻瘟病.jpg ?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分布广泛,全世界约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此病,我国南北稻区也均有发生。病害流行地区,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50%,特别重的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一 症状(相关图片) 稻瘟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和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其中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叶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新叶不易伸长,植株矮缩,抽穗艰难。抽穗期穗瘟发生严重时,导致大量白穗或瘪粒。 1.叶瘟 自三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病斑类型可因天气条件、品种感病程度及病斑年龄等而异。 (1)慢性型:叶片上最常见的症状,病斑呈梭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称中毒部,由病菌分泌毒素所致;内圈为褐色,称坏死部,细胞内充满了褐色树胶状酚类物质;中央呈灰白色,称崩溃部,叶组织细胞完全被破坏。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称坏死线。这“三部一线”是慢性型病斑的主要特征。天气潮湿时,多在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两面都能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这种病斑多在品种感病、适温高湿气候条件及氮肥偏多的情况下出现。因此,急性型病斑的大量出现,往往是该病流行的预兆。当天气转晴,植物抗性增强或经药剂防治后,急性型病斑可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3)白点型:病斑呈白色近圆形小斑点。此类病斑多在显症时遇不利气候条件时发生,很不稳定。病斑发生后,如果条件转为适宜,可发展成急性型病斑,如果条件继续不适,则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4)褐点型:病斑呈褐色小斑点,局限于两叶脉之间,多发生于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不产生分生孢子。 此外,叶枕瘟是叶耳、叶舌、叶环发病的总称。病部初期呈污绿色,扩展后呈灰褐色,常引起叶片早枯和节或穗颈发病。 2.节瘟 多发生于穗以下的第1、2节位上。病斑初呈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展至整个节部,黑褐色。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后期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导致病节以上部分早枯。 3.穗颈瘟 发生于主穗梗至第1枝梗分枝的穗颈部。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呈褐色或墨绿色。发病早的多形成白穗,发病迟的瘪粒增加,粒重降低,影响米质。穗轴、枝梗也可发病,症状与病穗颈相似。湿度大时,以上发病部位都可产生灰色霉层。此外,病菌还可侵染谷粒、护颖等。 二 病原物 病原物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子囊菌亚门Magnaporthe属;无性态为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半知菌亚门梨孢属。 1.形态 菌丝具有分隔和分枝,初期无色,后变褐色。病菌子囊壳黑色球形,有长喙,子囊圆柱形至棍棒形,多数子囊有8个子囊孢子,少数1~6个;子囊孢子呈不规则排列,无色,呈梭形,略弯曲,有3个隔膜,萌发时从两端细胞产生芽管,顶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