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发展的轨迹
王青竹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
摘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影响很大。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形成东晋、南朝山水田园诗派,奠定了我国山水田园诗发展的基础。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使我国的山水田园诗发展到新的高峰。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宋代以后,山水田园诗趋于衰落,但仍有一些传世的佳作。
关键词:中国 山水田园诗 发展轨迹?
Abstract:China is the country of a poem. In this colorful garden with hundreds of flowers of Chinas classical poem, Chinese mountains and rivers idyll, this flower which is pregnant with the spirit on the old and large eastern earth is of long standing and well established, poets are numerous , distinct in style. Tao Yuanming,etc. poet form our country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idyll group, Xie Linyyun and Xie tiao,etc , form our country the Southern Dynasties scenic poem group, such poets as Wang Wei , Meng Haoran ,etc. form our country Sheng Tang idyll group of mountains and rivers.The poets regard rural area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s the aesthetic target , the mountain forest of a fine and smooth brush stroke in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with quiet trend of purchasing, the leisurely field, create the life of a kind of rural area pastoral song type, in order to complain of reality, yearning for quiet gentle life.
Key words: China, Mountains and rivers, idyll Development orbit.
社会与自然是人类审美的两大客体,诗歌不仅要表现人对社会的审美关系,也应该表现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可是,由于受到社会实践条件和文化价值取向的制约,把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的诗篇,没能在诗歌发展的最初阶段产生,而是在诗歌经历了长期发展才出现。本文着重从中国古代以描写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以及山水之景、游涉之情的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作一点肤浅的探讨。
一 、小菏才露尖尖角——秦汉诗歌
《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但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者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擒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在对象领域较之《诗》《骚》无疑深广了许多,但是,在强调人伦之用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汉诗中仍未能出现山水之作。
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唯一的一首完整山水乐章。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胸怀一统天下伟大气魄,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兴之所至,作《观沧海》。自此,沧海,作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铭刻在文学史册上。鲜明逼真的描写,构勒出沧海吞吐日月、囊括星汉的壮阔画面。自然环境作为审美客体,作为诗歌摹写的对象,这是一个大胆的开创。全诗不加作者主观抒情,只作客观描写,在魏晋之前绝无仅有。魏晋之前,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