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⑨ 下编
西汉诸侯王陵墓形制的演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 涛
关键词:西汉诸侯王陵墓形制演变
西汉延续了楚汉之际就业已存在的分封制。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诸
侯王。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西汉建立后不久,刘邦先后诛灭除长沙王吴芮外的其余异姓诸
侯王,代之以大批同姓子弟分封各地,以期护卫汉朝的中央统治。
“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
九国,虽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
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薄会
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
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
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擘,
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④
汉代的分封制为二等:“汉兴,序二等”④,即“大者王,小者侯”④。作为汉代的一项重要的
政治制度,分封制贯穿两汉始末,长达四百余年。汉代广封同姓子弟,使得汉代诸侯王的数量
迅速增加,“天子……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
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④
汉代厚葬之风盛行,“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
充山陵。”⑤
由皇帝而下,诸侯王纷纷效仿,在封国内为自己营建巨大的陵园、陵墓,还建造有寝殿等
建筑。这些制度都为文献记载和以往的考古发现所证实。
目前考古发掘认定的西汉诸侯王陵墓总数达18国64座,空间的分布也相当的广泛,主要
集中在江苏、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京等地区。从封国的国别上看,主要有楚、鲁、梁、长沙
等。除吴姓长沙国和赵王张耳以外,其余的都是汉的同姓封国。目前,相当多的西汉诸侯王
陵缺乏明确的纪年材料,学界对于其时代和墓主人的对应多存在争议,本文拟在检索西汉诸
侯王陵墓考古材料的基础上,探究诸侯王陵墓形制演变的规律,进而对一些王陵的时代和墓
主人的归属提出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教。
西汉诸侯王陵的发现概述
现在将目前发现的西汉诸侯王陵以国别为序简要叙述如下:
楚国
西汉,三次分封楚国。公元前202年高祖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后国除,未有王陵。公
元前201年,高祖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今徐州),传八代。宣帝时改封子刘嚣为楚
⑤
王,是为第三次封楚,至王莽时被废除。目前发现的西汉时期的楚王陵共有9处14座。集中
分布在江苏徐州附近。
狮子山楚王陵
位于徐州市东郊狮子山,经过发掘得知为一处大型“凿山为藏”的崖洞墓,坐北朝南。陵
墓由外墓道、内墓道、天井、耳室、侧室和棺室等几部分组成,在陵墓的周围还发现有陪葬的兵
马俑坑和陪葬墓等。陵墓中清理出土了包括金缕玉衣在内的大量精美的文物。从出土物分
析该陵墓属于西汉某位楚王的王陵⑥。
北洞山楚王陵
位于徐州郊区的北洞山,为一处大型崖洞墓。由墓道、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构成,结构较
为少见。陵墓主室南向,前面有墓道、甬道。主体建筑部分包括侧室、耳室、前堂和后寝,共有
建筑8间;附属建筑共有11间,包括储藏室、更衣室、浴室、厨房等。该陵墓虽被盗,但是出土
金器、铜编钟和玉衣片等大量遗物。从陵墓规模和出土遗物可以肯定,其主人为某代楚王④。
驮蓝山楚王、王后陵
位于徐州郊区驮蓝山南麓,两墓均为大型崖洞墓,南向,东西并列,从东而西编号为Ml、
M2,一号墓规模稍大于二号墓。Ml由墓道、耳室、前堂和后寝组成。值得注意的是两座墓的
修造都比较规整,都有较为完备的排水设施。陵早年被盗,但据残存器物可推断属西汉早期。
M1出土贮藏兵器和铁甲的武库,故推断一号墓主为男性,为某代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