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根部及苗圃主要有害生物及控制技术.pptVIP

林木根部及苗圃主要有害生物及控制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 章 林木根部及苗圃主要有害生物及控制技术 2008年8月 第一节林木根部及苗圃害虫的控制技术 一、金龟甲类 (一)为害情况 幼虫取食植物根茎,成虫食叶 (二)形态特征 (三)生活习性 1年1代以成、幼虫在土中越冬。 1、2 龄幼虫多出现在7、8月份,9 月份后大部分为3龄幼虫,幼虫一般 在清晨和黄昏爬到表层为害。5-6月 上旬化蛹。 【控制技术】 (1)冬耕深翻,或灌水数天,消灭越冬幼虫。(2)苗木生长期可用75%辛硫磷、25%乙酰甲胺磷、25%异丙磷、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注根部,杀死幼虫。(3)成虫盛发期人工震落捕杀或灯光诱杀。(4)用1.5%乐果粉剂每亩1~3斤喷粉;或用40%乐果1000倍液;75%辛硫磷、50%马拉松1500倍液喷杀成虫。(5)保护利用各种天敌。(6)合理施肥 二、地老虎类(地蚕) (一)为害情况 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咬断苗部,并把苗拖入穴中取食,造成缺苗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1-23mm,前翅有肾形、锲形、形纹,后翅灰白色,无斑纹。 幼虫:圆筒形,体长30-40mm ,黑褐色,每体节上有2对毛片,前小后大 腹末有一对深褐色纹 蛹:深褐色,尾棘2根 卵:扁圆形,暗色 (三)生活习性: 1、生活史 南宁一年7代,以幼虫或蛹越冬;幼 虫盛发期在3月中旬,5月上中旬,6月 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9 月下旬。幼虫共6龄历期20天,卵期3 天,蛹期10天。 ( 2、习性 幼虫:初龄幼虫食杂草或苗心,3龄后咬 全苗,于黎明前危害。 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糖、酒、醋液 ) (四)控制技术: 1、糖、酒、醋液诱成虫 2、清除杂草 3、泡桐叶诱杀幼虫(60-80张/亩) 4、堆草诱杀 在播种前或幼苗出土前,用幼嫩多汁的新鲜杂草制成毒饵,于傍晚撒于地面,诱杀3龄以上幼虫 . 5、人工捕杀幼虫 清晨巡视苗圃,发现断苗时,刨土捕杀幼虫。 6、药杀幼虫。幼虫危害期,喷洒40.7%乐斯本乳油1 000~2 000倍液、75%锌硫磷乳油1 000倍液;也可用50%锌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浇苗间及根际附近的土壤。 三、蝼蛄 【控制技术】 (1)施用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可减少蝼蛄的产卵。 (2)灯光诱杀成虫,特别在闷热天气、雨前的夜晚更有效。可在晚上7:00~10:00时点灯诱杀。 (3)鲜马粪或鲜草诱杀。在苗床的步道上每隔20m挖一小土坑,将马粪、鲜草放入坑内,次日清晨捕杀,或施药毒杀 (4)毒饵诱杀。用80%敌敌畏乳油或50%锌硫乳油0.5kg拌入50kg煮至半熟或炒香的饵料(麦麸、米糠等)中作毒饵,傍晚均匀撒于苗床上。但要注意防止畜、禽误食。 (5)灌药毒杀。在受害植株根际或苗床浇灌50%锌硫磷乳油1000倍液。 蟋蟀类: 【控制技术】(1)毒饵诱杀。用敌敌畏、锌硫磷等拌炒过的米糠、麦麸或炒后捣碎的花生壳,或切碎的蔬菜叶,施于其洞口附近,或直接放在苗圃的株行间,诱杀成虫或若虫。 (2)白天寻找大蟋蟀洞穴,拨开洞口封土,滴入数滴煤油,然后灌入水,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灌入洞内,使其爬出或死于洞中。 土栖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 (一)分布与为害 林业上桉树幼苗、桉树新造林地受害较 重。我区各地均有分布 (二)两种白蚁的识别 (三)生物学特性 营巢穴性社会生活、生活季节性(来得明,去得白) 分工:蚁王、蚁后、工蚁、兵蚁、有翅蚁 群飞:黄翅白蚁蚁凌晨3-4时,黑翅白蚁、家白蚁于傍晚19时,分5-10次,大雨前后闷热天气常见。(群飞孔突) 食性:(特殊) (四)土栖白蚁主巢寻找方法(4-6月) 1、分飞孔突。 2、鸡丛菌。 3、蚁路。 (五)控制技术 1、人工挖巢: 目的:擒捉蚁王、蚁后,消灭蚁患。 2、灭蚁灵喷杀 (1)对于找到其活动场所。 (2)找不到其活动场所:挖诱杀坑(40×30cm) 桉树皮+洗米水+盖松土(一星期后检查) 主巢长炭棒菌、鹿角菌即可。 3、灯光诱杀有翅蚁(4-6月) 4、苗期受害可用药剂淋根或土壤处理 5、熏烟灭蚁(主道)。 6、灌泥浆灭蚁(水泥)。 第二节林木根部及苗圃病害控制技术 根部病害症状特点 1.土传病害。 2.病症有菌索、菌膜、菌核、菌丝体及子实体等。 3.地上往往表面为全株萎蔫。 4.病菌常见有:腐霉菌、疫霉菌、座坚壳菌、蜜环菌、镰孢菌、齐整小丝核菌。 一、苗木猝倒病 (一)为害与分布 是一种苗期毁灭性病害,引起苗木枯死 或种芽腐烂。广西各地有分布。 (二)症状 1、种芽腐烂型:(块状缺苗) 2、猝倒型:幼苗出土一个月以内,木质 化以前 3、立枯型:幼苗出土一个月以后,木 质化以前发病 4、首腐型:茎梢腐烂,苗木枯死。 (三)病原 1、侵染性病原 腐皮镰孢或尖镰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