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 1.隋唐政治新格局 (1)隋朝、唐朝的建立a: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定都长安。 P51第一段 (2)三省六部制c、政事堂c: 内容: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朝的继承和发展,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程序化。制度规定,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 P51 第二段 影响:众多宰相集体议事,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专权,是皇权增强的产物;皇权也受到一定限制,隋唐时代皇帝尚无绝对专制独裁之权。P52 第一段 政事堂: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P51 第二段最后 (3)科举制的内容和作用b: 创立:隋朝开创,唐朝健全。 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由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P52 第二段 作用:科举制的实行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生深远影响。P53最后一段 科举考试改变了秦汉以来的推举方式,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抑制了地方势力、消除地方离心因素,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黑色字体抄写) 2.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1)贞观之治的内容c: 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之治”。P57 第一段 政治清明:善于体察民情,疏缓刑罚、宽政安民,广招贤才,虚心纳谏。P55 第一段 经济发展:轻徭薄赋、休养生息P55 第一段 民族和谐:实行开明民族政策,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汉蕃两族友谊a。P56 第一段 ——唐太宗时期,奠定唐朝全盛基础。 (2)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a: 唐玄宗晚年逐渐从先前英明果断转向昏庸荒怠,庞信侫臣,朝廷政治日益败坏。拥兵自重的边将乘机起兵叛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国力大损的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P58 第一段 3.中外文化交流: (1)丝绸之路b:p59 第一段 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对东西方商品贸易、政治来往和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全盛:唐代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驻军防守,交通安全顺畅。 粟特人成为沟通东西经济文化的重要媒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九年级数学秋季开学第一课(北师大版).pptx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新质教学课件(配2025年秋改版教材).pptx
- 第1讲 我爱你中国(第一课时)美丽中国是我家(课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pptx VIP
- 大学毕业论文_外文文献及中文翻译-财务风险的重要性how important is financial risk.doc VIP
- 人美版(2024)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1介绍我自己》教学设计.docx VIP
- 民警进幼儿园安全讲课.pptx VIP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ZZ055导游服务赛项规程+赛题 (2).docx VIP
- 计算机网络基础 龚娟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ppt VIP
- 沙田柚种植技术最新完整版本.pptx VIP
- DBJ52_T103-2021:模块化箱式房屋安装及验收技术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