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生物技术在食品水平分析检测上的应用 第一节 生物传感器原理 一、生物传感器基本概念 二、生物传感器基本原理 一、生物传感器基本概念 (一)生物传感器 (二)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类及特点 (一)生物传感器 (二)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类及特点 1.基本组成 2.分类 3.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1.基本组成 2.分类 3.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二、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一)分子识别机制 (二)生物放大 (三)信号转换 (一)分子识别机制 (二)生物放大 (三)信号转换 1.将化学变化转变成电信号 2.将热变化转变成电信号 3.将光效应转变成电信号 4.直接产生电信号 1.将化学变化转变成电信号 2.将热变化转变成电信号 3.将光效应转变成电信号 4.直接产生电信号 第二节 生物传感器敏感膜的成膜技术 一、概述 二、活性物质的固定化技术 三、几种新的成膜技术 一、概述 二、活性物质的固定化技术 (一)吸附法 (二)包埋法 (三)交联法 (四)共价键合法 (一)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带电荷酶或细胞与带电荷的载体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细胞固定。可分物理吸附法和离子交换吸附法。物理吸附法主要通过极性键、氢键、疏水力的相互作用将生物组分吸附在不溶性的惰性载体上,常用的载体种类有多孔玻璃、活性炭、氧化铝、石英砂、纤维素膜、葡萄糖、琼脂糖、聚氯乙烯膜、聚苯乙烯膜等,已用此法固定的酶如脂肪酶、过氧化物酶等。离子交换吸附法是选用具有离子交换性质的载体,在适宜的pH下,使生物分子与离子交换剂通过离子键结合起来,形成固定化层,常用的这类载体有二乙胺乙基纤维素、四乙胺乙基纤维素、氨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等,用此法制备的固定化酶有葡萄糖淀粉酶、青霉素酰化酶、胆固醇氧化酶等。 吸附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操作条件温和。不足之处是生物分子与固体表面结合力弱,在表面上进行任意取向的不规则分布,因此使生物传感器易发生生物分子的泄漏或解脱,灵敏度低,选择性差。 (二)包埋法 1.溶胶-凝胶膜包埋法 2.微胶囊包埋法 1.溶胶-凝胶膜包埋法 (1)水解和缩合 凝胶溶胶过程可视为三步反应组成。首先,金属或半金属醇盐前体的水解反应,形成羟基化的产物和相应的醇,其中前体多选用低分子层的硅酸甲酯、硅酸乙酯、钛酸丁酯等;其次,未羟基化的烷氧基与羟基或两羟基间发生缩合形成胶体状的混合物,该状态下的溶液被称为溶胶,水解和缩合过程常是同时进行的;最后,胶粒间发生聚合、交联,使溶胶粘度逐渐增大,酶或其它生物组分捕获于干凝胶内,见图10-7。 (2)凝胶化 在聚合反应的初始阶段,由于胶粒表面带电而使溶胶得以稳定,随着溶剂的不断蒸发和水的不断消耗,溶液被浓缩以及悬浮体系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同时胶粒间聚合反应在进行,最终将形成多孔的、玻璃状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 (3)凝胶的陈化和干燥 随着凝胶化过程的进行,水和有机溶剂从孔穴内蒸发出来,使固体基体不断的收缩。在干燥的过程中,一些较大的孔穴被移空而一些小孔仍然存在着溶剂,由此而产生的内压梯度会导致块体的裂缝。因此,需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如Triton, 甲酰胺等可以防止干凝胶的碎裂。 2.微胶囊包埋法 (三)交联法 (四)共价键合法 1.重氮法 2.叠氮法 3.缩合法 4.溴化氢法 5.烷化法 1.重氮法 2.叠氮法 3.缩合法 4.溴化氢法 5.烷化法 三、几种新的成膜技术 (一)LB膜技术 (二)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 (三)微乳液凝胶固定化技术 (四)水蒸气定量检测并结合流动技术 (一)LB膜技术 (二)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 (三)微乳液凝胶固定化技术 (四)水蒸气定量检测并结合流动技术 第三节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检测食品鲜度 二、检测食品滋味及熟度 三、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四、在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一、检测食品鲜度 (一)鱼鲜度传感器 (二)肉鲜度传感器 (三)牛乳鲜度传感器 (一)鱼鲜度传感器 1. 关于K值的定义 2.微生物传感器 1. 关于K值的定义 (1) 酶电极传感器法的作用原理 (2)酶反应器系统 1. 关于K值的定义 (1) 酶电极传感器法的作用原理 (2)酶反应器系统 2.微生物传感器 (二) 肉鲜度传感器 (三)牛乳鲜度传感器 二、检测食品滋味及熟度 三、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一)生物传感器检测糖含量 (二) 生物传感器检测蛋白质和氨基酸 (三)生物传感器测定有机酸 (四)生物传感器测定维生素 (一)生物传感器检测糖含量 (1)传感器的制作 (2)传感器性能测试 (3)样品测定 (1)传感器的制作 (2)传感器性能测试 (3)样品测定 (二) 生物传感器检测蛋白质和氨基酸 (三)生物传感器测定有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细化学品配方设计 第三章 剂型加工.ppt
- 精细化学品配方设计 第四章:洗涤剂.ppt
- 精细化学品配方设计 第五章:化妆品.ppt
- 精细化学品配方设计 第一章 概论.ppt
- 机械基础 第八章 轴承.ppt
- 机械基础 第二章 平面构件的静力分析.ppt
- 机械基础 第九章 连接零件.ppt
- 机械基础 第六章 平面机构.ppt
- 机械基础 第三章 拉压杆件的承载能力.ppt
- 机械基础 第四章 梁的弯曲.ppt
-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廖威)第五章 细胞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ppt
-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廖威)第一章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ppt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pptx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 第七章 直流电源.pptx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 第三章 多级放大和功率放大电路.pptx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 第四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pptx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 第五章 集成放大电路.pptx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pptx
- 化学化工信息检索(三版)第二章 常见化学化工专业文献及科技论文的写作.ppt
- 化学化工信息检索(三版)第五章 标准文献.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