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保安处分制度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一 分类号 密级 学校代码 10542 德国保安处分制度研究 the Theresearchon ofthecorrectio system and measuresin security Germany 研 究 生姓名 壑 冠 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室!! 焦整撞 研 究 方 向 2E国型盗堂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一年五月 lPIItt IIIIIIII IIIIIllll佣 Y1913098 摘 要 李斯特于1882年在《刑法中的目的观念》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保 安处分措施’’的设想,1933年《惯犯法》将“保安处分措施”正式 写入刑法,发展至今,德国保安处分制度与传统刑罚手段并存于德国 刑事处罚体系之中,形成了德国刑罚体系的“双轨制’’。 以宾丁为代表的德国刑法古典学派所坚持的纯粹“报应性”的刑 罚在面对不断恶化的社会治安局面时的束手无策恰恰证明了以李斯 特为代表的德国刑法现代学派所倡导的“目的刑罚”的必要性与合理 性。“目的刑罚’’理论在德国刑法学界所获得的广泛的认可为保安处 分措施写入刑法以及保安处分制度的正式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 了正当性证明。保安处分制度与传统的刑罚措施,在价值定位、具体 制度设置以及适用所追求的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一般对 刑罚措施并不存在较大的正当性质疑,但同时对德国保安处分制度存 在较多的“侵犯人权”诟病的背景下,对保安处分制度在刑法理论上 进行论证的目的就在于使保安处分制度不是以刑罚的定位,而是以保 安处分的角度获得自身的正当性。 德国保安处分制度主要包括《德国刑法典》所规定的六种保安处 分措施。在保安处分制度所追求的从对具体的犯罪有效预防的角度有 力地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各个具体的保安处分措 施在适用的过程中追求侧重点有所不同的刑事政策目的。但是,六种 保安处分措施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目的的实现均是以“行为人为核 心,在对其“人身危险性’’进行分析确定的基础之上由法院对其判处 与其人身危险性及其程度相适应的保安处分措施。在法院对行为人判 处保安处分措施,原则上应通过完全的法院审判的程序。在对行为人 最终确定判处保安处分之前,法院需要绝对地确信行为人的个人情况 已经完全地满足刑法典所归定的形式上以及实质上的条件。在形式与 实质条件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即实质条件决定形式条 件,而形式条件的确定实际上是对实质条件存在的确证。不管法院对 行为人判处何种保安处分措施,均需具备行为人具有相当程度的人身 危险性,即行为人在将来很有可能继续犯罪,危害社会的实质条件。 在整个保安处分措施判处以及执行的过程中,行为人及其人身危险性 始终是法院以及执行机关所应关注的重中之重。在执行过程中,如果 行为人人身危险性消除或者在程度上有明显的降低,则法院应决定将 对行为人判处的保安处分措施缓期执行或者是提前宣告执行结束。由 此可见,不管是对行为人判处保安处分措施,对其具体执行保安处分 措施,还是决定不再对其执行保安处分措施,均系由行为人的人身危 险性所决定。同时,因为行为人人身危险性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行为人 再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所以在规定、判处及执行保安处分措施的全 过程中,或者说整个保安处分制度

文档评论(0)

xx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