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6
1.1 概况 6
1.2 研究工作依据 7
1.3 编制原则 7
1.4 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8
1.5 环境概况 8
1.6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9
1.6.1项目提出的背景 9
1.6.2投资的必要性 9
1.7 中水回用目前国内外现状 10
第二章 工程规模及处理程度 12
2.1 工程规模 12
2.2 进水水质污染因子成分及浓度 14
2.2.1污染因子的成分 14
2.2.2设计进水水质 15
2.3 设计出水水质 18
2.3.1循环冷却水水质要求 18
2.3.2 锅炉补水与热网补水水质要求 18
第三章 处理工艺 20
3.1 工艺方案的选择原则 20
3.2 国内污水处理及回用水平现状 20
3.2.1单纯过滤处理 21
3.2.2石灰混凝澄清过滤处理 21
3.2.3吸附氧化处理 21
3.2.4反渗透法 21
3.3 处理工艺分析 22
3.3.1石灰处理原理 22
3.3.2膜分离除盐原理 23
3.4 处理工艺设计 23
3.4.1方案一、石灰处理工艺 24
3.4.2方案二、膜分离除盐工艺 25
第四章 工程设计说明 26
4.1 工艺设计 26
4.1.1石灰澄清过滤工艺(方案一) 26
4.1.2膜分离脱盐工艺(方案二) 37
4.1.3方案对比选择 48
4.2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厂址选择 53
4.2.1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53
4.2.2占地面积及厂址选择 53
4.3 结构设计概述 55
4.3.1设计原则 55
4.3.2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55
4.3.3结构形式 56
4.3.4抗震设计 56
4.3.5主要建筑材料 56
4.3.6技术措施 57
4.4 自控、仪表说明 57
4.4.1 石灰法控制说明 57
4.4.2 双膜法控制说明 61
4.4.3 化验室配置 63
4.5 电气设计 64
4.5.1概述 64
4.5.2厂区供电及电缆敷设 64
4.5.3照明系统 64
4.5.4防雷及接地 64
4.6 采暖通风设计 65
4.6.1设计依据 65
4.6.2设计方案 65
4.6.3给水排水 65
第五章 消防专篇 66
第六章 管道绝热 67
第七章 环保、安全卫生 68
第八章 节能 69
第九章 人员编制和主要经济指标 71
9.1 人员编制 71
9.2 项目进度计划 71
9.3 投资估算说明 71
9.3.1工程投资估算说明 71
9.3.2工程投资估算 72
9.4 主要经济指标 73
9.4.1生产规模 73
9.4.2占地面积 73
9.4.3经营成本 73
9.5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73
第十章 结 论 74
附件:
双膜法投资估算
双膜法工艺流程图
双膜法平面布置图
双膜法厂区布置图
石灰法投资估算
石灰法工艺流程图
石灰法平面布置图
石灰法厂区布置图
石灰法物料平衡流程
总论
概况
电厂始建于1997年,是经过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一座为满足电厂供热同时发电自用的热电厂。该厂装机容量为2×6MW,安装三台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汽轮机为2×6MW抽汽式机组,采用热电联产方式,电厂性质为自备电厂,所发电力除供 电厂自身用电外,剩余电力通过厂区110kv升压站以导线型号为LGJ-70一回线路转供 二号煤矿110kv变电站,以供该矿生产用电,不足部分由电力网补充。热电厂供热范围2.5km2,热交换站集中设置于热电厂内。
电厂污水处理厂,2004年投入运行,采用卡鲁赛尔氧化沟处理工艺,现处理能力可达10000吨/天,正常生产时,实际处理量250吨/时,外排污水量每天可达6000吨。运行以来经过有关部门周期性监测,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指标远低于所在地环保要求排放标准。
电厂水处理系统由锅炉补给水系统和热网补充水系统组成,其中锅炉补给水3台过滤器总进水量为80m3/h,运行流速为5m/h;热网补充水2台过滤器总进水量为60m3/h,运行流速为5.6m/h。
1.锅炉补给水水处理系统
清水池——原水泵——机械滤器——保安滤器——高压泵——RO装置——中间水箱——中间水泵——软化柱——软化水箱——除氧补水泵——加氨泵——主厂房
本系统由预处理、反渗透、自动软化三部分组成。
2.热网补充水系统
清水池——原水泵——机械滤器——软化柱——热网除氧水箱
按照 电厂要求,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加强中水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是减少新鲜水取用,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的迫切需要;是减少污水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需要;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出水直接排入到水体,一方面增加了水体的自净负荷,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水资源的浪费。如能把生产中排放的污水全部或部分回收再利用,不但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