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2 非晶态结构(Amorphous structure) 3.2.1 无规线团(互相贯穿)模型 3.2.2 局部有序模型 3.3 取向态结构 取向(orientation ): 微原纤 拉伸过程中PE球晶变化 ●高分子取向导致材料各向异性(anisotropic):: 3.3.2 取向方式和取向高聚物的各向异性 例1 单轴取向PET薄膜的拉伸强度随方向的变化 取向与韧性 聚碳酸酯的韧性 3.3.3 取向度的概念与测试方法 (The Degree of Orientation ) 2)取向度的测试方法 ii) 声波传播法(Sound velocity method) 双折射度与声速法所测取向函数间的相应关系 iii)宽角X射线衍射法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iv)小角激光光散射 (Small-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 3.4 液晶态结构 The history of liquid crystal: Pierre-Gilles de Gennes (1932-) 3.4.1 液晶的概念与分类 液晶的分类: 热致液晶 ii)按微区中分子排列状态分: 3.4.2 液晶高分子链结构的特征与分类 2)分类 主链液晶高分子 交叉型主链液晶高分子 正交型 软盘型 侧链液晶高分子 主侧链液晶高分子 聚酰胺类、聚酯类、聚醚类、聚噻唑类、聚噁唑类、 聚对二甲苯类、羟丙基纤维素类 聚丙烯酸酯类、聚烯烃类、聚二甲基硅氧烷类、聚异氰酸酯类等 * Flory’s random coil model 折叠链缨状胶束粒子模型---- Yeh, 1972 非晶聚合物中具有3~10nm范围的局部有序性. 曲棍状模型---- W. Pechhold 非晶链聚集成链束, 链束再弯曲成曲棍状 其它局部有序模型 无规折叠链模型 ----Privalko Lopatov 3.2.3 问题讨论 焦点: 完全无序还是局部有序? SANS测试精度10nm(旋转半径), 对于小于10nm结构不敏感; 无规线团模型不能解释 许多聚合物熔体的结晶速度非常快, WHY? 非晶聚合物的局部有序区一般在2-5nm, 使用的测试手段有: 电镜, 广角X射线衍射(WAXD), DSC, 光散射, NMR等 3.3.1 取向单元: ●链段取向; ●分子链取向; 细长的(几何不对称)高分子链在外场作用下以某种方式沿外场方向作某种程度的平行排列 a) b) ●晶粒取向 形成新的取向的折叠链片晶 形成完全伸直链片晶 取向方向上:原子间化学键结合; 垂直于取向方向上:原子间(分子间)范德华作用。 ●非晶态高聚物的链段或分子链的取向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外场撤去后,随分子热运动的进行,将会发生解取向。 ●部分结晶高聚物中晶粒的取向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1)单轴取向 (Uniaxial Orientation) 2)双轴取向 (Biaxial Orientation) Ex E未取向 Ey= Ez E未取向 ?x ?未取向 ?y = ?z ?未取向 Ex= Ey E未取向 Ez E未取向 ?x = ?y ?未取向 ?z ?未取向 例2 双轴取向有机玻璃断口的分层状形貌 非定向有机玻璃 定向有机玻璃 定向有机玻璃 聚碳酸酯板材 1)取向函数 (Orientation function) 单轴取向: 当所有的分子链均沿一个方向排列,即 f=1 时, 当完全不取向时,即 f =0 时, i)光学双折射法 (Birefringence anisotropic method) —晶区和非晶区取向度的总效果, 反映的是链段取向 单轴取向: 双轴取向: —晶区与非晶区的平均取向度,反映整个分子链的取向情况 全同立构聚丙烯薄膜在不同伸长率下的宽角X射线衍射图 — 测定晶区的取向度与取向分布 未取向 v) 红外二向色性(Infrared Dichroism) — 晶区与非晶区的取向。 vi) 偏振荧光法 — 非晶区的取向。 取向 发现者 1888 Reinitzor 胆甾醇苯甲酸酯 Lehmann 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Du Pont)先后推出了PBA(聚苯甲酰胺)及Kevelar纤维(PPTA,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标志了液晶的工业化发展的开始。 70~80年代,出现了诸如Xydar(19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