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说明
基本情况
XX村水库位于XX镇XX村,XX河上游XX河上,属XX河流域。XX河发源于祥云梁王山毛栗坡,属XX河源头之一,XX河流经小官村水库、茨平村、清华洞后进入XX县境,流过XX村水库后纳桑木箐,至王彦厂与马场箐汇合,以下称XX河,全长42km,集水面积883km2。XX村水库坝址位于东经100°28′38″, 北纬25°23′22″。流域内有小官村水库(中型),总库容1091万m3,集水面积84km2;XX村水库与小官村水库之间为XX村水库区间(简称为区间,下同),区间集水面积59.88km2,主河道长L=21.39km,主河道平均坡降J=0.018。
水库距XX县城约5公里,有约1公里的土路与214国道相连,交通便利。
流域属滇西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湿热多雨,冬季干燥少雨,四季分明,受西南季风环流控制。雨季主要受西南季风环流控制,年平均气温16.4℃,最热月平均气温22.0℃,最冷月平均气温9.2℃。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6.8℃,多年平均降水量767.9mm,最多1986年降水量1105.0mm,最少1982年降水量457.1mm。暴雨多集中在7-10月,最大一日降水量138.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8%;多年平均蒸发量2152.1mm。多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平均风速11.9m/s。水库流域内有轻度侵蚀及中度侵蚀,轻度侵蚀35.73km2、中度侵蚀24.15km2。
水库原总库容为513万m3 ,现实测总库容为 225.3万m3,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别为Ⅳ等,规模为小(1)型,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大坝、溢洪道及新建输水隧洞级别Ⅳ级。XX村水库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功能。本次设计的任务为除险加固,确保大坝安全。
工程区位于青藏歹字型构造体系中段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多呈北北东-南南西和南北走向,属低中山浅切割地形,构造侵蚀堆积地貌。区域出露地层较单一,主要为古生界二叠系(P)下统玄武岩组地层及第四系松散岩类。库区周围植被覆盖较差,冲沟发育,但无大的滑坡、坍塌及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水库位于XX盆地边缘,库盆完全座落于二叠系下统玄武岩组(Pβ2)玄武岩地层上,为相对隔水岩组。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复核。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地震基本烈度Ⅷ,本工程地震设防烈度Ⅷ度。
主坝原设计坝型为粘土斜墙坝,实测主坝坝顶高程1715.8米,坝高22米,坝顶长404.5米,坝顶宽4米,上游坝坡坡比平均1:4.0,下游坝坡坡比平均1:2.5。主要病险为斜墙厚度局部缺失,防渗土料质量差,防渗效果不佳,主坝主河道为天然河砂的砂卵砾石构成,上部干燥,其间无泥土充填,透水性强,渗透效果较好,无排水棱体。后坝坡脚北段紧临进XX村乡村道路,由于修路及铺弹石路面,造成该段坝脚为0.5~1.5米不等的垂直边坡,如遇雨季,坝面受雨水冲刷,可能造成垂直坝土边坡坍塌、滑坡的危害,危及大坝稳定安全的危险。两坝肩基岩均为二叠系下统玄武岩组Pβ2地层,主坝左右坝肩不存在绕坝渗漏,两坝肩结合部位局部地段存在渗漏问题。
副坝紧接主坝右坝肩,与主坝连成一体。原设计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715.8米,坝高14.2米,坝顶长382米,坝顶宽4米,上游坝坡坡比平均1:4.0,下游坝坡坡比平均1:2.5。坝土土料较杂、不均一,局部压实度差,运行过程中坝顶上产生多条横向裂缝,力学指标偏低,渗透性为弱~中等透水层,坝体上部0~10.5m及左右坝肩结合部位渗漏段,渗漏比较严重;坝前仅采用毛块石护坡,部分塌陷破损,未设反滤层,坝脚无排水棱体。坝基为二元结构,上部为冲洪积层,下部为玄武岩,属弱至中等透水层,除CZK5渗透系数K=2.22×10-3 cm/s以中等透水层为主,须作防渗处理外,其余均属弱透水层,不须防渗处理,基岩透水率q=0.29~1.16lu,属弱至微透水层。两坝肩基岩均为二叠系下统玄武岩组Pβ2地层,强风化层厚度约10~15m,往两坝肩则变厚,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表层风化强烈,两坝肩绕坝渗漏量小,但据野外现场勘察,两坝肩结合部位亦存在渗漏问题,坝下游坡脚常年潮湿。
输水涵洞位于主坝右坝段,为坝下涵洞,浆砌石城门洞型,断面尺寸宽1.2m,高2.0m,顶拱半径为0.6m,涵洞长83.6米,底坡i=0.02,斜管进水口孔口高程1698.4米,涵洞闸门采用平板铸铁闸门控制水流。基础为第四系冲湖积层,为灰褐、褐灰色砂质粘土及卵砾石夹粘土,中等密实。
现状溢洪道于1997年10月建成,于1998年3月通过验收,溢洪道由闸室段、陡槽段、及消力池组成。堰体为有闸控制折线堰,堰面转角处进行修园处理。溢流堰净宽18m,闸室分三孔,每空净宽6m,未设胸墙,为露顶式闸门。选用6m×3m平面钢闸门,双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