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docVIP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检验我们半个学期来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握笔凝思,盘点近期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来评判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吧!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将词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4分 ) 玲珑tī透 盘qiú卧龙 忍俊不尽 心旷神贻 2、“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6分 )名著阅读(分) 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教育网的“文学论坛”准备向大家征集 “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篇,写上几句感言。(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传》《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 示例:初读《骆驼祥子》,觉得故事好玩;再读,看到了他挣扎的痛苦,看到了他在困苦中走向堕落的无奈。我的理解在加深,对样子的同情和怜悯也在加深。我真想走进小说,帮他一把。 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言: )(2分) A 《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所说的“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B 《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C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句诗并不矛盾,因为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 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D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济南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然后紧扣“山”和“水”,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文中写山景,先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次写城外远山,再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5. “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自四川汶川发生8.0级超强地震后,灾情深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写出两个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血肉深情的成语。(课内外皆可)、( 2分 ) 6、综合性学习:“5·12”大地震后,学校开展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3分) 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1分) 示例:①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②汶川挺住,中国加油! ? ⑵面对灾情,你班同学踊跃捐款,共捐1350元,请你把这些捐款以大写方式填入汇款单的汇款栏上。人民币(大写)(2分) ? ? ? ? ? ? ? 整 二:阅读与欣赏:(44分) (一)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7--8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 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为政》) (《为政》) (《里仁》) (《为政》) (《为政》)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吾日三省吾身。 11.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见不贤而自省  D.死而后已 12.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2分)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13、第二则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体会。(3分) (三)。阅读《济南的冬天》语段,回答14---19题。(13分)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

文档评论(0)

无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