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研究方法:因果推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會研究方法:因果推論課程綱要(暫定)2013.09.15課程名稱:社會研究方法─因果推論學分數:上(3)授課時間:周一下午第5-7節(97學年度上學期)授課/實習教室:綜合院館南棟270836?任課教師:關秉寅研究室:綜合院館南棟8F 270844室諮詢時間:星期二下午2 pm – 4 pm聯絡方式:校內分機50844;E-mail: soci1005@.tw教學網頁:.tw/~soci1005壹、課程介紹科學解釋的核心是從事因果推論。社會是個複雜開放的體系,社會科學家經常是使用觀察性資料(observational data),而非實驗設計的方法來瞭解所欲研究的現象。因此,長期以來,社會科學家對於如何從事因果推論,有不同的觀點。甚至有些觀點主張因果推論是屬於形上的範疇,或根本不應該是社會科學發展的重點。即便如此,從事經驗研究的社會科學家,仍然企圖以各種研究方法來瞭解社會現象的因果關係,特別是當這些研究有重要政策意涵或影響時。近幾年來,不論是在社會科學哲學或是社會研究方法論上,對於因果推論有更明確的論證及看法。本課程的目的則是介紹以counterfactual架構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一些量化研究的因果推論方法。在此架構基礎上,本課程將探討因果推論的基礎觀念,以及符合這些觀念的研究設計與統計分析方法。透過對這些新進方法瞭解,也可進一步瞭解傳統主流的量化研究方法,如迴歸分析等的限制。修習本課程的同學應對基本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以及迴歸分析等多變項的統計分析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貳、上課方式本門課的上課方式包括講授、討論與報告。參、課程要求本課程使用的教科書(均為綜圖指定參考書)Morgan, Stephen L. and Christopher Winship, 2007,Counterfactuals and Causal Inference: Methods and Principles for Social Research.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以下簡稱MW)Guo, Shenyan and Mark W. Fraser, 2010,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Los Angeles, CA: Sage.(以下簡稱GF)Morgan, Stephen L. (ed.), 2013, Handbook of Caus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 Springer.(以下簡稱Handbook)除了上列教科書外,每週依進度另有補充閱讀教材。部份補充閱讀教材可由本校線上資料庫,以及以下討論counterfactual causal analysis的網站取得:/~cwinship/cfa.html。另可參考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放在網路上的白皮書:Schneider, Barbara, Martin Carnoy, Jeremy Kilpatrick, William H. Schmitt, and Richard J. Shavelson, 2007, Estimating Causal Effects Using Experimental and Observational Designs.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uploadedFiles/Publications/Books/Estimating_Causal_Effects/Causal%20Effects.pdf (Date visited: Sept. 15, 2013).修習本課程的同學應分工負責議題的報告及討論。所有同學均應依進度研習教材,積極參與討論。除了積極參與討論外,修習同學要繳交兩種作業:第一種作業是輪流由同學就該週之閱讀教材負責撰寫摘要及提出討論議題。繳交時間是分工報告當週。第二種作業每位同學都要做的期末報告。此報告的內容配合本課程學習到的研究方法,撰寫一可用大型資料庫如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之實證研究計畫。此報告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份包括(1)提出清楚的研究問題意識,說明所欲研究的議題為何,為何有興趣研究此議題等;(2)針對此一研究的議題做初步的文獻探討。所探討的文獻以過去十年內發表者,且為利用大型觀察資料從事研究者為主。此部份之書面報告以兩頁為原則,並於第九週做口頭報告。口頭報告之形式與前述各週之報告相同。期末報告的第二部份則為結合第一部份提出一研究計畫。計畫內容應包括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