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申报书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哈萨克马保种项目 1.1.2 建设规模:购买种马88匹、建设马舍300平方米 1.1.3 建设地点:***市阿不都拉乡 1.1.4 项目总投资:6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0万,企业自筹35万元。 1.1.5建设单位:***市阿不都拉乡兽医站 1.1.6项目负责人:王红胜 1.1.7项目建设年限:1年(2011年) 1.1.8项目技术支撑单位:地区畜牧科技研究推广中心 1.1.9主管部门:***市畜牧兽医局 1.2 项目背景 保护我国畜禽品种的多样性是保证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日趋单一化的品种资源将会使畜禽失去对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的适应力,成为牧业生产的不稳定根源。我国是世界上畜禽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有地方品种300多个,收入世界家养动物多样性信息系统(DAD-IS)的有304个(包括台湾24个)。它们之中许多品种对世界优良品种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作用,这已被世界公认。这些品种资源是我国祖辈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遗产!但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有50%的地方品种及群体数量急剧下降或消失。处于灭绝或濒危状态的优良地方品种已占20%以上,并且日趋严重。畜禽遗传多样性受到破坏的原因是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大量引入外国品种、滥用杂交国内外营销市场对产品的误导最终趋势是引入品种取代本国的优良地方品种。丧失的遗传资源无法再生,任何高科技手段也无能为力,这对我国和世界遗传资源都是重大的损失!合理应用引入品种,严禁盲目滥用杂交,更不允许盲目利用引入品种取代本国优良地方种;要有区别地对待我国丰富多彩的畜禽品种资源,性状独特,产品有相对市场优势,唯没能形成生产规模的地方品种要采用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不仅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且这些劳动人民千百年驯养、培育的畜禽品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有良好适应能力并有其特定的遗传性状(如畜种内含各具特色种系,良好的肉品质,独特的产品风味,繁殖率高,抗逆性强等),更宜于当地农牧民规模饲养。产区概况哈萨克马产于天山北坡、准噶尔西部山地和阿尔泰山西段一带,其中心产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马总数约有 万匹。哈萨克马产区气候,据伊犁直属县市、博尔塔拉、***、阿勒泰等地州的气象资料,年降水量为93.7-512.5 毫米。≥10的年积温为1307.5-3572。无霜期121-187天。1月份平均气温-22.5—-9.3 。7月份平均气温14.4 一25.5。气温≥35的天数为0-15.5天。气温≤-20的天数为15.6-91天。哈萨克马产区以山地草场为主。山地草场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63.4%。产区共有草场4亿多亩,其中优良草场19122 万亩,占47.5% ,缺水草场7191.9万亩,占17.86%。主要草场类型有高寒草甸草场、山地草甸草场、山地草甸草原草场、山地草原草场、山地荒漠草原草场、山地荒漠草场、低地草甸草场和平原荒漠草场。牧草种类主要有嵩草、苔草、珠芽寥、狐茅、针茅、狐尾草、鸡脚草、无芒雀麦、看麦娘、早熟禾、老鹤草、糙苏、千叶茂、紫花苜蓿、黄花苜蓿、野豌豆、红豆草、博乐蒿、灰蒿、木地肤、璋味藜、驼绒藜、三芒草、芨芨草、芦苇等。品种形成哈萨克马是在粗放的群牧饲养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古老地方马种。哈萨克马的主要产区—伊犁,自古以来就以盛产良马著称,历史上有过养马业极为兴盛发达的时期。哈萨克马产区,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与外地进行马匹交往的记载,据谢成侠教授在《中国养马》一书引述祁损士《西睡要略》记载:“伊犁牧场始自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陆续由阿克苏、乌鲁木齐、张家口等处运到掌生马一万四千零三十三匹”。另外,在历史上元朝派兵远征欧洲后,定居在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数十万众,在清乾隆年间,重返新疆,分散在昭苏博州各地,可能带回有中亚一带的马种。从上述资料看,哈萨克马的形成无疑是曾受到蒙古马和中亚某些马种的影响,但经过数百年的培育和风土驯化。今日的哈萨克马,已形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品种特征和特性的,有别于蒙古马和其它中亚马种的地方品种。品种特征外貌特征哈萨克马具有群牧马的生态特征,乘挽兼用型。体质结实粗糙,结构匀称骨骼粗实、皮厚毛密,鬃、鬣、尾毛浓密,头中等大,体型较粗重背腰平直。下颚发达,颚凹宽度适中。颈长短适中或略长,粗厚多直颈,颈肩结合良好。结实为其优点,缺点是后躯发育较差,肷稍大,毛色以骝色、栗色、黑色为主,青色次之,其他毛色更少。体尺、体重哈萨克马的体尺一般大于蒙古马和西南马,与河曲马相近似。公马体高为10厘米,体长为144.2厘米,胸围为167.0厘米,管围为19.3厘米;母马相应为133.7,139.

文档评论(0)

wordg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