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滑坡设计浅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区公路滑坡设计 宋秀华 向昌德 (古丈县交通局 湘西自治州交通局) 摘 要 分析了山区滑坡的产生条件及判断标志,提出了滑坡地段路基设计原则,介绍了常采用的几种设计方法。 关键词 公路 滑坡 产生条件 标志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在公路建设中,往往需要穿过许多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和不同的地貌单元,经常会遇到不同种类的地质灾害。滑坡即为山区公路主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发生频繁。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能堵塞河道, 摧毁公路,破坏厂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极大。所以,在进行山区公路设计之前,应重视滑坡的调查工作,通过滑坡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查明滑坡的形成原因及其性质,判断滑坡的稳定程度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性,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滑坡对公路造成的损失。 1、滑坡及其产生条件 滑坡是指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物理地质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或地下水浸入土体,土体单位重增大,内部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所致。其形成条件主要有五种。 1.1 岩性 滑坡常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土层和一些软质岩层中;当坚硬岩层或岩体内存在着有利于滑动的软弱结构面时,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能形成滑坡。 1.2 构造 构造和滑坡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滑坡常沿软弱结构面滑动。二是滑坡常发生于上部为透水层,下部为隔水层的单斜构造地段。 1.3 水 水是滑坡产生的重要条件。绝大多数滑坡都是沿饱含地下水的岩体软弱面产生的。 1.4地震 地震时对滑坡起触发作用。地震能直接破坏斜破岩土的结构,减小土体内抗剪强度,破坏岩土的稳定性,促使滑坡的产生。 1.5人为因素 由于人工不合理地开挖高陡边坡、加大坡顶荷载,破坏山坡表层植被及自然排水系统,以及不适当地大爆破施工等,都能促使滑坡的产生。 2、判断滑坡的标志 2.1地物地貌标志 滑坡在斜坡上常造成环谷(如圈椅、马蹄状地形)地貌,或使斜坡上出现异常台坎及斜坡坡脚侵占河床(如河床凹岸反而稍微突出或有残留的大孤石)等现象;滑坡体上常有鼻状凸丘或多级平台,其高程和特征与外围阶地不同;滑坡体两侧常形成沟谷,并有双沟同源现象;滑体表面的植物因受不匀速滑移至零散状分布,树木东倒西歪成醉林状,时间更老的滑坡体上还会出现“马刀树”;有的滑坡体上还有积水洼地、地面裂缝、房屋倾斜、开裂等现象。如图1所示。 滑坡特征 图1 2.2岩土结构标志 滑坡范围内的岩、土常有扰动松脱现象。岩质滑坡的地层产状与原生露头有明显的变化,其整体连续性遭到破坏,出现层位缺失或有升降、散乱的现象。 2.3水文地质标志 斜坡含水层的原有状况常被破坏,使滑坡体成为复杂的单独含水体。在滑动带前缘常有成排的泉水溢出。如张家界市清黄公路三官寺滑坡前缘就有大小不同的泉群。 2.4滑坡边界及滑坡床标志 滑坡后缘断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常被挤出或呈舌状突起;滑坡两侧常以沟谷或裂面为界;滑坡床具有塑性变形带,其内多由粘性物质或粘粒夹磨光角砾组成;滑动面很光滑,其擦痕方 向与滑动方向一致。 3、滑坡地段路基设计原则 对山区滑坡地段路基设计,要详细调查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分析滑坡产生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了解滑坡形成的原因,找出主、次要因素及彼此的联系,结合施工条件,综合考虑。 3.1对于性质复杂的大型滑坡,可以绕避时尽量绕避。 当路线绕避困难或在经济上显著地不合理时,应根据滑坡规模大小,进行具体方案选择,采取综合治理,并力求根治。 3.2对于中小型滑坡的地段,一般情况下不必绕避,但应注意调整路线平面位置,以求得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案。 3.3对于施工或营造中发生的滑坡,可采以局部移线与防治措施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同时注意利用既有工程建筑物。 3.4路线通过古滑坡时,应对滑体的结构、性质、规模、成因等作详细勘测后,再对路线的平、纵、横作出合理布设;对施工中开挖、切坡、弃方、填土等都要作通盘考虑。对变形严重、移动速度快、危害性大的滑坡或崩塌性滑坡,应尽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滑体进一步恶化。 3.5路线通过滑坡地段时,应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判别。具体方法可采用工程地质调查法,并辅之以力学验算。一般采用传递系数法。条块作用力系如图2所示,验算公式为: 1 Fi=(Wisinai+Qicosai)+ [CiLi+(Wicosai-Qisinai)fi]+Fi-1φi-1 KS 式中:φi-1——传递系数; 1 φi-1=cos(ai-1-ai)- fis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