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陇南白马人民间美术保护问题刍议.docVIP

全球化背景下陇南白马人民间美术保护问题刍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球化背景下陇南白马人民间美术保护问题刍议 余永红(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甘肃成县 74250) 摘 要: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承传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陇南白马人虽然生活于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但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白马人的生活也正在迅速发生变化,陇南白马人的民间美术也正在向世俗化方向发展,其服饰、建筑、家具、面具等民间美术种类,正在逐渐丧失本民族艺术的古朴、神秘等传统艺术精神和韵味。可以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效保护白马人民间艺术和文化,实现白马人文化与艺术的民族化,是中国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全球化;陇南白马人;民间美术;民族文化 基金项目:2007年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陇南民间美术的区域性艺术特征研究”(0721B—01) 白马人是生存于四川北部的平武、甘肃南部的文县一带的古老民族,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白马人属于氐族后裔,而在族属问题上归于藏族,所以也称白马藏族。白马人早在西周时期就活动于陕西、四川和甘肃一带,魏晋时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曾建立了仇池、前秦、后梁等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白马人民俗文化,以及民族民间艺术,尤其民族服饰最具有典型意义。陇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白马人也生活于陇南南部文县的深沟大山之中,与外界缺乏交流,所以落后的交通、经济条件,反而使当地的白马人保留了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和生活于四川平武的白马藏族相比,较少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为我们研究这个古老神秘的民族艺术提供了鲜活丰富的素材。生活于文县铁楼乡的白马人保留了他们相对完整而独特的生活习俗,他们有本民族的语言、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文化,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艺术,有融音乐、舞蹈、美术、宗教为一体的综合性极强的“池哥昼”,有独具民族个性的“池哥昼”面具、民族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家具等,其中以服饰文化最为独特,以帽饰为例,青年男女都戴白色荷叶边的号称“沙嘎”的毡帽,缠绕红、蓝、黄、紫等彩色线,无论男女,其帽顶插洁白的雄鸡尾羽,成为白马藏族的突出标志。 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承传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文化的全球化体现在以下两个不同层次:一方面是发轫于19世纪末期以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冲击,至今依然体现出强劲的势头;另一方面是以农耕文化为特征的汉民族文化对以游牧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同化,虽然在历史的一段时期,游牧民族在军事方面曾一度占据优势,但从文化方面来看,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汉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同化过程,至今依然在不断的深化和延续。在西方文化与受西方文化冲击的汉文化的双重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岌岌可危,民族艺术的生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陇南白马人虽然生活于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但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通讯设备在农村、山区的推广和普及,电视、网络等不断地为当地白马人输送现代科技文明信息,白马人的生活也正在迅速发生变化,陇南白马人的民间美术也正在向世俗化方向发展,正在逐渐丧失本民族艺术的古朴、神秘等传统艺术精神和韵味。 一、陇南白马人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 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斯金指出:“各个伟大的民族都以三种手稿书写他们的传记,第一本手稿是他们的行为,第二本是他们的言论,第三本是他们的艺术。要理解其中一本就得读完其余二本,但这三本手稿中唯一值得信赖的是第三本”。[1]白马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他们的民族文化隐含于他们的行为和艺术中,这更说明对其民族艺术研究的现实意义,从其民间美术造型中,深入认识、探寻、研究其民族文化,是可行、可靠的途径之一。2009年2月8日至14日,笔者深入文县铁楼乡,对白马人生活的8个村寨进行了深入考察,发现这个古老民族的民间美术正处于渐变之中,艺术形式受现代文明的深刻影响,传统文化意味和艺术精神正在淡化,其服饰、建筑及其装饰、“池哥昼”面具等,和传统艺术形式相比,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文化方面 宗教信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都与民族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白马人最初的信仰的是天神、山神等自然神,[2]而随着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目前陇南白马人的信仰也出现了复杂和混乱的局面,村与村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信仰自然神,也信仰汉传佛教中的佛、菩萨以及藏传佛教中的喇嘛等,也信仰祖宗家神,许多白马人家中还张贴、悬挂毛主席像,他们认为是毛主席、共产党使白马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使他们从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中得到了解放,所以将毛主席作为神来敬仰和崇拜。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发展,是形成白马人民俗情风、民族文化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其民间美术变异的根本原因。另外,由于白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的承传方式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