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提交日期:
版本编号:V1.0
目录
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 4
1.1 电子标签和支付应用 4
1.1.1 产业链状况 4
1.1.2 电子票证的应用场景、业务驱动、业务模式的研究 5
1.1.3 电子票证在手机终端上的应用 6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7
1.2.1 产业链状况 7
1.2.2 传感器网络应用场景、业务驱动、业务模式研究 8
1.3 数字多媒体应用 9
1.3.1 产业链状况 9
1.3.2 数字多媒体的应用场景、业务驱动和业务模式研究 11
1.3.3 数字多媒体在手机终端上的应用 12
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13
2.1 RFID和NFC 13
2.1.1 技术标准、技术成熟性、发展现状及走势 13
2.1.2 技术特征 13
2.1.3 体系架构研究 14
2.1.4 组网 15
2.1.5 频谱规划 16
2.1.6 RFID/NFC应用系统安全性的研究 17
2.1.7 RFID/NFC在手机终端上与其它无线技术共存技术的研究 17
2.2 ZigBee 18
2.2.1 技术标准、技术成熟性、发展现状及走势 18
2.2.2 技术特征 20
2.2.3 体系架构研究 20
2.2.4 物理层/MAC层协议研究 21
2.2.5 网络层技术 23
2.2.6 组网 25
2.2.7 安全性研究 25
2.2.8 低功耗技术研究 25
2.2.9 传感器网络与IPV6的结合 25
2.3 UWB 25
2.3.1 技术标准、技术成熟性、发展现状及走势 25
2.3.2 技术特征 27
2.3.3 UWB物理层/MAC层协议 29
2.3.4 下一代UWB(60GHz)PHY/MAC研究 32
2.3.5 组网 35
2.3.6 安全性研究 36
2.3.7 Bluetooth over UWB和USB over UWB(WUSB)研究 38
2.3.8 UWB用于手持设备和3G/WiFi等的共存问题,低功耗技术,DAA技术研究 40
2.4 Bluetooth 42
2.4.1 技术标准、技术成熟性、发展现状及走势 42
2.4.2 技术特征 43
2.4.3 PHY/MAC协议 43
2.4.4 组网 44
2.4.5 安全性研究 45
2.4.6 Bluetooth用于手持设备和3G/WiFi等的共存问题,低功耗技术,DAA技术研究 45
3 短距离通信技术与中移动业务的结合 47
3.1 RFID/NFC与中移网络及业务的结合 47
3.2 ZigBee与中移网络及业务的结合 49
3.3 UWB与中移动网络及业务的结合 50
3.4 Bluetooth与中移网络及业务的结合 52
4 缩略语解释 52
5 编制历史 5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
电子标签和支付应用
产业链状况
自从2003年沃尔玛和美国国防部大力推进RFID应用以来,全球RFID行业取得了很快的发展。由于RFID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价格的下降,技术本身的完善,RFID正在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快速渗透。
美国军方早在20世纪后半叶就开始研究RFID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广泛使用在武器和后勤管理系统上。
沃尔玛要求从2005年1月开始,该公司最大的100个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条形码。截至到2005年6月,在美国的沃尔玛104家超市、36家山姆会员店和36个配送中心已经使用了RFID技术,在使用RFID标签的沃尔玛商场里面的货品脱销现象减少16%,RFID技术在货品补充上要比传统条形码技术快3倍。
但总体而言,目前绝大部分RFID项目尚处于试验阶段。标准、成本仍是制约RFID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RFID正处于国际化标准形成的关键阶段,RFID技术领先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都在积极制定自己的标准,主要的RFID相关规范有欧美的EPC规范、日本的UID(Ubiquitous ID)规范和ISO 18000系列标准。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已经在RFID标准建立、软硬件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欧洲RFID标准追随美国主导的EPC global标准,在封闭系统应用方面与美国基本处于同一阶段。日本提出了UID标准,但支持者主要是本国厂商。在我国,科技部、信息产业部正联合14个部委制订《中国RFID发展策略白皮书》。但使用频率没有完全开放、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和实际应用匮乏,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RFID标准的制订与实施。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RFID产业链包括:芯片、标签、天线、读写器、中间件、系统集成以及实施咨询等环节。其中RFID芯片全球范围内仍然由飞利浦、西门子、ST、德仪等传统半导体厂商所垄断。飞利浦电子是该领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