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VIP

陕西省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Ⅰ卷(客观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反应了封建时代的农民 A.承担沉重的赋役剥削,十分脆弱 B.无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不高 C.经营规模虽大却不能自给自足 D.没有自己的一点土地,世代无偿劳动 2.“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中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3.《喻世明言》中有这样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达 C.商人有当官的超前理念 D.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4.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的“全球分裂”是指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5.“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越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则材料说明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建立封建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 D.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来源:学科网ZXXK] 6.“在1763年到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是指 A.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将工业革命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7.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李鸿章反省道“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B.遭到李鸿章的强烈批判和否定 C.没有培养出近代科技人才和新式海军 D.主要目的是创办军工企业和海军 8.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比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9.2011年受媒体关注最热的名词是“我爸是李刚”“我舅是局长”“李双江儿子打人事件”、“动车‘轻微’碰撞”等,这突出说明了 A.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10.婚嫁“三大件”是居民消费水平的象征,20世纪50~60年代是缝纫机、手表、自行车,以后逐渐演变为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桥车、房子和旅游。不同时期的三大件说明 ①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②我国工业发展迅速 ③文化生活享受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 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物质生活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用这个概念概括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A.消除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1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时,凯恩斯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来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是 A.看到了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B.表明生产与消费之间不存在矛盾 C.表明扩大消费是对付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源:学科网] 1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一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坡提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水冲走了。老绅士醒来后很感激那位朋友。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