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实验:化工工艺设计实验及参考课题
设计实验的目的
在经过基本操作实验和一定量的合成实验训练之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本专业化学实验的常识和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会产生改进实验和自己设计实验的欲望。适当安排一些设计实验有利于活跃实验教学的气氛,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培养能力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设计实验的要求
(1)设计实验要求原理正确,简单可行,药品易得。
(2)要求同学们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实验方案,以便老师和你交流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
(3)提交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药品的物理常数、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产品的表征方式。
(4)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5)报告写成科技论文的格式。
三、设计实验的报告格式
设计实验的报告应该参照研究论文的格式撰写
1.论文题目
2.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地址,邮编)
3.摘要研究的内容,方法,创新点,效果,意义等)
4.关键词(产物名称,关键试剂,反应,技术方法等)
5.前言:介绍课题的意义和背景
6.实验部分
7.结果与讨论:介绍由具体的实验结果阐发出来的推论、体会、改进意见等,说明本工作中的创新点及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8.致谢
9.参考文献
四、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实验前的文献综述(20分)+实验操作(30分)+实验日志(原始数据记录20分)+实验报告(30分)
实验1 交联壳聚糖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实验方法:
方法一:硫酸交联壳聚糖膜的制备
取分子量为60000左右,脱乙酰度为95 %的壳聚糖粉末l g溶于100mL浓度为l %的醋酸中,制成浓度为1%的壳聚糖醋酸溶液.充分搅拌后,采用延流制膜工艺将所述壳聚糖醋酸溶液铺展于玻璃板上,在60℃的烘箱中干燥6 h后取出.再放入浓度为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至壳聚糖膜从玻璃板上脱落,取出壳聚糖膜并用去离子水冲洗掉其表面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清洗后的壳聚糖膜放入浓度为0.5 mol/L硫酸溶液中分别交联6和24 h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后,保存在去离子水中备用。
方法二:有机试剂交联壳聚糖膜的制备
有机试剂:环氧氯丙烷,戊二醛,乙醛等。
壳聚糖膜的制备:
实验采用的是溶剂挥发法。在制备膜时,脱乙酰度不同、粘度不同的壳聚糖,其成膜性有很大的差异。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太高太低都不利于成膜,脱乙酰度越高,粘度越小。所以要考虑到影响成膜的因素。制膜过程如下:
1)铸膜液配制:将一定质量的壳聚糖粉末溶解于一定百分比浓度的100 mL 乙酸溶液中,完全溶解后用纱布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真空脱泡或静置脱泡。
2)涂膜:用胶布将干净的玻璃板包好,确保不漏,平放于水平桌面,倒入一定量的铸膜液,流延铺平。
3)干燥:将膜板放于桌面自然晾干,直至失去流动性为止。或烘箱中烘干。
4)凝胶化:将膜板放于NaOH 溶液中浸泡脱膜后水冲洗掉碱。
5)热处理:将膜泡于60℃水中半小时。
6)烘干保存:水中保存或将膜在滤纸上铺平,用玻璃板压平,中低温烘干。
具体方法:称取一定量的壳聚糖,用2%(体积比)的乙酸水溶液作溶剂,在50 mL烧杯里配制一定浓度的壳聚糖乙酸水溶液搅拌让其完全溶解后,加入一定量甘油,离心分离杂质,减压脱泡。室温下在制膜底物上刮膜,放入生化培养箱,在特定温度下让溶剂挥发1 h,经4%NaOH热处理2 h,蒸馏水洗至中性,干燥制得各种所需的壳聚糖的均质膜,放入样品袋备用。
交联壳聚糖膜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壳聚糖溶于2%醋酸水溶液中,过滤,真空脱泡,制成壳聚糖浓度为2%的铸膜液。用流延法在玻璃平板上成膜,膜在室温下自然干燥至失去流动性。再经过碱液处理,水洗,热水处理,制得壳聚糖膜。
在铸膜液中加入一定量交联剂,用同样方法成膜即可制得交联壳聚糖膜。用不同交联剂制得的壳聚糖膜会形成不同的交联结构,膜的性能也不一样。
壳聚糖膜的红外测试: 采用Nicolet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记录膜的红外光谱。
实验2 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催化剂的性能及阿司匹林的测定
一、阿司匹林的合成
1.实验目的
学习以酚类化合物作原料制备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巩固重结晶操作技术。
2..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具有镇痛、退热及抗风湿等功效。早在18世纪,人们就从柳树皮中提取到这种化合物。1897年德国拜耳公司成功地合成出阿司匹林,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来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阿司匹林最初是作为消炎药使用,尤其适用于风湿病人,但很快成了一种广受欢迎的通用镇痛药。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阿司匹林又有了新的认识。
本实验中乙酰水杨酸是通过水杨酸和乙酸酐反应得到的。由于水杨酸本身具有两个不相同的官能团,反应中可形成少量的高分子聚合物,造成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