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1.编制依据及范围 459
1.1 编制依据 459
1.2. 编制范围 459
2.工程概况 459
2.1. 工程简介 459
2.2.主要工程数量 461
2.3.主要技术标准 461
3.参建单位 462
4.创优目标 462
5.施工目标 462
5.1. 工期目标 462
5.2. 质量目标 462
5.3. 安全施工目标 463
5.4.文明施工目标 463
5.5.环境保护、水士保持管理目标 463
6.创优组织机构及职责 463
6.1.创优领导小组 463
6.2.创优小组 463
6.3.创优领导小组分工与职责 463
6.4.创优小组人员分工和工作职责 467
6.5.创优规划体系(见下图) 476
6.6.创优管理机构 (见下图) 476
7.质量保证体系及主要措施 479
7.2.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 480
7.3.质量保证措施 482
8 .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491
8.1施工总体方案 491
8.2 总体施工原则 497
8.3隧道施工方法 498
8.4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509
8.5 隧道监控量测 513
8.6 仰拱及铺底施工工艺 523
8.7 防水板施工工艺 524
8.8 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工艺 527
8.9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 528
9. 质量保证措施 532
9.1. 过程控制措施 532
9.2. 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质量保证措施 533
9.3.质量保证措施 533
9.4. 冬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43
9.5. 预防工程质量通病主要措施 545
10.安全保证体系及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 546
10.1.安全保证体系 546
10.2.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防范要点 550
10.3.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551
10.4. 保证人身安全措施 551
10.5.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553
10.6.冬季、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61
1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62
11.1.建立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562
11.2.施工场地管理 562
11.3. 环境卫生管理 563
12.施工环保、水土保证措施 563
12.1.建立施工环保、水土施工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563
12.2.工环保保证技术措施 564
12.3. 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566
13.成品保护措施 567
14.奖惩办法 567
xx隧道创优规划
1.编制依据及范围
1.1 编制依据
1.1.1.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以下简称“xx铁路”)GGTJ-x标招、投标书、施工合同、及业主相关要求。
1.1.2.《xx隧道施工设计图》。
1.1.3.铁路隧道施工标准及规范。
《xx铁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铁路工程技术规范及国家行业标准、规则、规程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xx铁路测量暂行规定》
1.1.4.企业技术能力、设备状况、管理能力及施工经验。
1.1.5.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1.1.6. 我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办法
1.2. 编制范围
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xx隧道DK318+640—DK333+190段,全长14550米。
2.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xx隧道是铁路双线隧道,为本标段头号控制工程,被xx公司列入为Ⅰ级风险隧道,同样也是本标段第一长隧道。
隧道进口端位于贵州省xxx境内,靠近公路,交通较为方便。出口端位于xx县境内,位于xx乡大山深处,交通条件很差。隧区属剥蚀中低山地貌,穿越山脉呈北东向延伸,隧区洞顶植被发育。
隧道进口里程DK318+640,出口里程DK333+190,全长14550m。中心里程DK325+915。隧道进口位于R-5500的右偏曲线上,洞身位于直线上,出口位于R-5500的右偏曲线上,隧道洞内坡度为单面上坡,分别为13‰的上坡470m、17.8‰的上坡2190m、18‰的上坡11350m以及6‰的上坡540m。
隧道岩性以碎石土、砂岩、板岩为主。
隧道地表沟溪纵横发育,沟内常年流水,沟床坡降大,地表水与地下水互为补给,洞身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裂隙发育,预测隧道平常期涌水量4516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84600m3/d。
隧道DK328+500~DK330+000段自增盈盆状向斜下穿过,隧道顶线路左侧400~600m苗兰村,村舍周围为大片水田,施工时极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地表水田及居民饮用水源的枯竭。
隧道进口端紧靠公路,出口下方即为增冲河且出口不宜进洞施工,隧道进出口不宜设置弃碴场,隧道进出口端弃碴场远离公路和河道,弃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