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docVIP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裨益(bì) 袅娜(nuó) 着衣(zhuó) 流觞曲水(shānɡ) B. 禊事(xì) 须臾(yú) 蜷缩(quán) 冯虚御风(pínɡ) C. 樊笼(fán) 赎罪(shú) 愀然(qiǎo) 义愤填膺(yīnɡ) D. 横槊(shù) 霎时(shà) 蓊郁(wěnɡ) 青青子衿(jī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落寞 陨落 目不暇接 一筹莫展 B. 杂糅 篷蒿 鸿鹄之志 另辟溪径 C. 驰骋 澎胀 白头谐老 放浪形骸 D. 锋烟 弥望 自行其事 慨当以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2013年12月麻栗坡民族中学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周活动早已落下了帷幕,但师生们对文化艺术周活动的讨论却如火如荼,“演讲比赛、师生书画展、卡拉OK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是师生们对文化艺术周活动四大亮点项目的基本评价。 B.近久以来,在学校里面,特别是课堂上,经常看到他们两个眉来眼去,看来早就好上了。 C.麻栗坡沿河街,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我们学校不少学生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让语文老师阅读这样的文章,真是感到头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我国将推行公务用车制度。公务车出行采用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办法,消息一经公布马上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 B.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C.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因受某些因素影响而过早承担大人的责任是很不幸的,这对孩子一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D.早上来上学的时候,我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你若伫立良久仍然毫无倦意, , 。 ,当面前映着你颀长的身影的时候, 。此时,抬头仰望, 。 。 ①还可以再站一会儿 ②那就再看看江之岛对面的腰越岬赫然苏醒的情景吧 ③群山褪了红妆,天由鹅黄变成淡蓝 ④接着再看看小坪岬 ⑤白雪富士,高倚晴空 ⑥你会看到相模滩水气渐收,海光一碧,波明如镜 A.⑥①②④③⑤ B.②①④⑥⑤③ C.②④①⑥③⑤ D.⑥④①②⑤③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黄州,其间他先后两次游览了赤壁,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B.郁达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多年。《故都的秋》中描绘了北平独特的秋景。 C.巴金的《家》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情节的主要线索,讲述了高家三兄弟觉慧、觉新、觉民的不同遭遇。 D.《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现实主义大师雨果的作品,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 阅读下文,完成7-9小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