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四川省绵阳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VIP

【解析】四川省绵阳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Ⅰ卷(20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注音都无误的一项是( ) A.寥廓 辽阔 硫璃 颓圮qǐ 切齿负心 唉声叹气 B.携带 挟带 愁怅 梅蕊ruǐ 忸怩不安 安步当车 C.愁怨 仇怨 回溯 给jǐ予 扼腕叹息 爱屋及乌 D.瞋目 瞠目 衣钵 创chuànɡ伤 头晕目眩 彬彬有礼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年中秋月饼“遇冷”的背后是党激浊扬清的决心。 B.“艾青”回到自己家里,却感到是在别人家里作客。 C.英国否决对叙动武提案,师出无名的美国不得人心。 D.制作年谱,是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最简捷的途径。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做边邑。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为:给予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又欲肆其西封 肆:放肆 【答案】D 【解析】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 封:封赏 B.唯君图之 唯:语气词,表希望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陵:燕国地名 C.函封之 函:用匣子 D.人不敢于仵视 仵视:对着看,正眼看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祖,取道。 既:在……之后,已经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 C.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介词,表被动 【解析】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B.《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被儒者定为“十三经”之一。 D.《左传》是一部历史名著,也是一部散文名著。朱彝尊评价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 王莹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 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 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为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