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docVIP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主观题答题纸、作文稿纸和答题卡上,并在作文稿纸右下角写上座位号。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按照题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主观题答题纸、答题卡、作文稿纸一并交给监考教师。    第Ⅰ卷 基础题、 阅读题 一、 课内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选择题,完成1-6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辍学(chuò)   果脯(fǔ)  见绌(chù)   对簿公堂(bù) B.会稽(kuài) 修禊(qì) 琅琅(lāng)   空穴来风(xué) C.挟持(xiá)   云岫(xiù)  桃核(hé)  炙手可热(zhì) D.贻误(yí)     仆倒(pú)   瑰怪(guī)   暴虎冯河(píng) 1.A. B修禊(xì). C挟持(xié). D仆倒(p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 A.愤慨 哺育 衣衿 火中取粟 B.嗟掉 文契 形骸 遇人不淑 C.窈窕 溯源 狼藉 美轮美奂 D.褒禅 决窍 关注 沐猴而冠 2.C. A中“火中取粟”为“栗”,B中“嗟掉”为“悼”,D中“决窍”为“诀”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 A.契阔谈 B.亦将有感于斯文 C.山川相缪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B. A中“”为“宴”,C中“缪”为“ 缭 ”,C中“冯”为“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 榆柳荫后檐 A.死生亦大矣 B.西望夏口 C. 天下归心情 D.由山以上五六里 4.D和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形容词作名词. B.名词作状语. C.使动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 A.乌鹊南飞 B.列坐其次 C.白露横江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 5.A古今同义,向南飞. B.它的旁边;次第较后.C.白茫茫的雾气;二十四节气之一. D.求学的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6.下列句子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何以解忧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举酒属客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何为其然也 6.D. 例句与D是宾语前置 A.定语后置. B.省略句. C.状语后置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 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