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材料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材料   (近几日之所以没有写日记,是因为受命去农村、企业等处去调研,这也是上级布置的课题,是针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展开的,马虎不得,因为林非一向还算心思缜密,所以任务也就落到自己头上。说实话,我对开展这项活动百分之百赞成,因为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党员干部的总体素质普遍下降了,道德水准也出现了大滑坡,故而加强党内建设,改变工作作风已经刻不容缓。经过几日的走访,加上翻阅大量资料,倾注了一些心血才勉强写出这个小材料,不妨拿出来晒晒,这也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呀。)   一、乡镇基本情况介绍及地方史资料   1.乡镇基本情况介绍:北馆陶镇位于冠县县城西北部。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80公顷。辖56个行政村,总人口3.58万人。   基础建设公路通车总里程128公里,2013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8公里。全面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个项目投资1.23亿元,项目区总规模60000亩,涉及全镇56个行政村。主要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修建5米宽水泥路14.52千米,4米宽水泥路61.83千米,砂石路47.92千米,生产桥112座,过路涵100座,机井房266座,配电室117座,规划布设高压线37.55千米,低压线87.95千米,新打机井266眼,开挖沟渠117千米,田块内平整土方量为152.96万立方米,农用地整治区规划防护林85791株。整个项目可新增耕地2100亩,新增耕地率4.1%。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比,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社会事业20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6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00元。小学5所,教职工155人,在校生265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20815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6805人。卫生院1所,卫生室12所,床位102张,卫生技术人员26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259人。   重点历史文化北馆陶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郎庄面塑,民间戏曲、四股弦、剪纸、舞狮、花车子、花船、竹马、高跷、秧歌、庙会等。郎庄面塑1999年被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股弦和大郭庄庙会2011年被录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遗迹遗址有萧城、老县衙等,萧城遗址2013年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县衙已经申报获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地方史资料:北馆陶历史悠久,唐虞3代,属九州之首冀州之域。   春秋时期(前841-前476年),属晋国冠氏邑。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属赵国,始定馆陶之名,以冠氏邑为馆陶邑。   秦(前221-前206年)行郡县制,境域均属东郡。   汉(前206-220年)承秦制,属冀州部魏郡。西汉平帝2年设馆陶县。东汉正式定州、郡、县3级。属司州部阳平郡。   三国(220-265年)袭汉制,境域统属魏地,属司州部阳平郡。   晋朝(265-470年)仍为州、郡、县3级制,县属司州部阳平郡。   南北朝(420-581年)时期仍承晋制。后魏,属司州部阳平郡。   隋(581-618年)初废郡设毛州,后又废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州,县城迁于北馆陶,属魏州郡。   唐朝(618-907年),622年置毛州,627年废州为县,772年改名永济县,遂复置馆陶县。   宋初,963年复置永济县,1072年降为镇并入馆陶县。是时,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   辽、金承宋制,属大名路大名府。   元代,属濮州隶山东省。   明代(1368-1644年),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   清代(1644-1911年)属东昌府,临清直隶州。   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为东临道。1928年废道,直属山东省。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至1938年,为沦陷区。抗日战争爆发,共产党领导下的馆陶县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建立。1939年10月,鲁西北行政委员会成立。1940年4月,成立鲁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设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4个专署。是时,馆陶县属鲁西北专属。   194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北方局决定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行署,辖7个专署,原鲁西行署的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为第一、二、三、四专署,原冀鲁豫行署的辖区为第五、六、七专署。是时,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三专署1944年5月,冀南行署、冀鲁豫行署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行署。   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建立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中央分局,同时恢复冀鲁豫、冀南两区行署,冀鲁豫行署辖8个专署,冀南行署辖5个专署。是时,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一专署;1947-1948年8月,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一专属;1949年8月20日,馆陶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