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VIP

江苏省启东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启东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 160分 ,答题时间 150分钟) 一、古诗词鉴赏(10分)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来源:学科网ZXXK] (2)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5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安重诲 ①安重诲,应州人也。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明宗即位,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在位六年,累加侍中兼中书令。 ②明宗为人虽宽厚,然其性夷狄,果于杀人。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马,瘠而多毙,坐劾当死,重诲谏曰:“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令方因得减死。明宗遣回鹘侯三驰传至其国。侯三至醴泉县,县素僻,无驿马,其令刘知章出猎,不时给马,侯三遽以闻。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师,将杀之,重诲从容为言,知章乃得不死。 ③董璋等反,遣石敬瑭讨之,而川路险阻,粮运甚艰,每费一石,而致一斗。自关以西,民苦输送,往往亡聚山林为盗贼。明宗谓重诲曰:“事势如此,吾当自行。”重诲曰:“此臣之责也。”乃请行。关西之人闻重诲来,皆已恐动,而重诲日驰数百里,远近惊骇。督趣粮运,日夜不绝,毙踣道路者,不可胜数。重诲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延之寝室。重诲酒酣,为弘昭言:“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因感叹泣下。重诲去,弘昭驰骑上言:“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恐其生事。”重诲行至三泉,被召还。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重诲惧,驰趋京师。未至,拜河中节度使。 ④重诲已罢,希旨者争求其过。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常与重诲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市。重诲益惧,因上章告老。以太子太师致仕;而以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遣药彦稠率兵如河中虞变。明宗又遣翟光业至河中,视重诲去就,戒曰:“有异志,则与从璋图之。”又遣宦者使于重诲。使者见重诲,曰:“人言公有异志,朝廷遣药彦稠率师至矣!”重诲曰:“吾死未塞责,遽劳朝廷兴师,以重明主之忧。”光业至,从璋率兵围重诲第,入拜于庭。重诲降而答拜,从璋以楇击其首,重诲妻走抱之而呼曰:“令公死未晚,何遽如此!”又击其首,夫妻皆死,流血盈庭。从璋检责其家赀,不及数千缗而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四·唐臣传第十二》,有删改)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⑴ 督趣粮运,日夜不绝 ▲ ⑵ 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 ▲ ⑶ 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 ▲ 3.安重诲获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 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3分) ⑵ 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4分) ⑶ 以太子太师致仕(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5分)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防民之口,??????▲??????。(《国语·周语上《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源:Zxxk.Com] (12)一失足成千古恨,??????▲??????。(魏子安《花月痕》) (13)??????▲?????,厚积而薄发。(苏轼《杂说》) (14)战战兢兢,??????▲??????,??????▲??????,(《诗经·小雅·小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10题。 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 杜怀超 ①在梦里,我常见到灯笼草。 ②这些在乡野上一直默不作声的植物,在我看来,就是油画上色彩柔和的静物,你看她一眼、两眼甚至无数眼,她依旧呆在那儿,无风无月无故事,超然于天地间。如今,她越过都市芜杂与欲望的目光,坍塌了我内心的城堡,召唤我回到故土,回归自然,来到她的身边。 ③我偏爱灯笼草这个民间的叫法,这似乎充满着血缘的亲近。我和她一样,都是来自底层的大地。曾经与灯笼草一样,匍匐着,从低处生长,向着高处攀登,一心以为高处是灿烂的神奇世界。所以,灯笼草在无人处发芽时,我们也开始长大;她长叶,我们也长叶;她开花,我们离开了老家。半米来高的灯笼草,一直就以这样的海拔在生长,由青转黄,由黄到红,直到大雪压境,她才化作乡村门楣上的红灯笼,继续照彻乡间的夜。而我们早已远离村庄,远离大地,以为从此抵达高处了。 ④村里的老人常看着我们这些外出漂泊追逐的年轻人叹息,人再高也高不过三寸之草。[来源:学科网ZXXK]2014《青年文学》,有删改) 6.根据全文内容,概括灯笼草的特点。(5分) 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139728591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