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之始——后李文化的探究.pptVIP

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之始——后李文化的探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 岱 地 区 史 前 文 化 的 谱 系 之 始 ——后李文化的探究 ——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后李文化 遗址为例 报告人:熊立文 一、前言 位于环渤海文化圈的山东地区,蕴藏了形形色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其中已经发现的遗址接近1000处。 山东及周边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从距今8000年开始经历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发展阶段。在这一长长的“文化谱系”上,处于第一位的是发现于淄博市临淄区境内的后李文化。它的历史,比叱咤风云的姜太公被周王朝分封到齐国的历史还要早50个世纪,距今已经有8000年之遥。 二、海岱地区 1、海岱地区 2、海岱地区的环境 2.1 地理环境 海岱文化区的自然地貌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海岱文化区的地理区系,按泰沂山脉的走向为界,可以区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在人文地理上,泰沂山以北地区,主要为后来齐国及其控制的小国分布区。泰沂山以南地区,则以鲁国等为主。 2.2 自然气候 海岱地区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夏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分明。冷热、干湿季节区分十分明显。相对独立的地理地貌环境,相近的气候和相似的生态条件,对海岱文化区的产生与形成,并在长达数千年之久的时期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应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齐国 鲁国 3、海岱地区的古人类——东夷 在古代文献的记载中,东方是夷人的居住地。西周时期,以海岱地区为主的东方被称为“东夷”,商代晚期的甲骨卜辞中则称为“人(夷)方”, 记载夏代史实的相关文献则为各种不同的夷,或称“九夷”。而夏代之前,则只有伯益,皋陶,蚩尤,少昊和太昊等,他们与后来的夷人具有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由于具有这一层关系,所以学术界一般认可东方史前文化的创造者为东夷族系。  基于上述,海岱地区在考古学上是与黄河中游地区的中原地区相对应的两个文化区,而两者负载体分别为古代东夷和华夏两大族系。  该部分附言:远古时期的海岱地区 附一. 人类产生之前的时期 【寒武纪和奥陶纪】 以泰沂山系为骨干的海岱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底层十分发育。 【石炭纪】 鲁中丘陵地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均产生于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底层之内。 【中生代】 众所周知,中生代是恐龙家族的天下。海岱地区是发现恐龙化石较多的地区之一,其出土量在国内仅次于四川省的自贡一带。 【第三纪】 第三纪是新生代的第一个纪。这一时期哺乳动物迅速崛起,取代了爬行动物在地球上的统治地位。海岱地区第三纪哺乳动物比较繁荣,发现较多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各种象、犀牛和各种鹿等。最为著名的是我国第一个古生物自然保护区——临朐县山旺古生物自然保护区。 附二. 旧石器时代初期  【沂源猿人】 沂源猿人的发现及其意义:沂源猿人的出土,是海岱地区第一次发现猿人化石,它将这一地区的人类历史提前了数十万年之久,并为在这一地区找到更多的古人类化石提供了重要线索。 【南洼洞旧石器遗存】 南洼洞位于沂水县诸葛乡范家旺村西南山顶部,洞口高出山下河面约100米,海拔480米,西距沂河6.5公里。历次调查采集到石制品7件,类型有石核、石片和砍砸器以及一件有砍砸痕迹的鹿角。 附三. 旧石器时代晚期 【千人洞遗址】 千人洞位于沂源县土门镇北的鲁山之阳,东南距沂源猿人化石产地7.5公里。 【上崖洞遗址】 上崖洞位于沂源县土门镇芝芳村北约2公里处,坐落在柏坪山西北坡,南距沂源猿人化石产地约0.5公里。 【日照沿海的旧石器】 1983年起,先后在这一带发现7处旧石器地点,7处地点的地层堆积大同小异。 三、后李文化 1、后李文化的发现 1987年,山东省文物普查时,济南市文物处和章丘市博物馆曾在章丘市龙山镇的西河、枣园镇的摩天岭等遗址,采集到一小部分别具特色的陶片;1987年秋,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在滨州地区邹平县部分乡镇进行了一次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各个时期的遗址60余处;稍后,济南市文物处在长清县进行文物普查时,从张官和万德西南遗址,也采集到类似的标本;1989年,济清公路文物考古队在临淄区后李官庄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一种呈全新面貌的文化堆积;1991年春,在章丘市境内的西河、小荆山和摩天岭等遗址再次发现后李下层一类遗存。1991年8月,有人正式提出“后李文化”的命名。 2、后李文化的分布 已发现的几处后李文化遗址,均分布于泰沂山系北麓的前平原地带,分布范围东起淄河东岸,经邹平、章丘,西到济南市西部的长清,东西距离超过150公里。 3、后李文化的重要遗址 1、后李官庄遗址:隶属于淄博市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