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制与图像:莫高窟第100窟设计思想探源.pdfVIP

形制与图像:莫高窟第100窟设计思想探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容提要 :五代时期敦煌石窟艺术是在承袭晚唐范式的基础上适应时代 、逐步发展的。莫高窟第 100窟作为曹议金夫妇功德窟,本文通过对晚唐及五代 以来敦煌石窟形制与壁画布局 的分析,探寻第 lD0窟形制和图像的设计思想渊源 关 键 词 :形制与图像 第 100窟 设计思想 作者简介 :米德防,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 敦煌莫高窟第 100窟是五代时期一座重要的家族佛窟,窟主为曹议金夫妇,该窟始建于曹议金执 政晚期 931-935年间,未及完成曹议金离世,遂 由回鹘夫人天公主与长子曹元德续修完成于 935~939 年内④。第 100窟位于九层楼 以南的地面层,前后二室格局,两室之间设 甬道 ;主室平面呈方形,覆 斗顶,西壁开盈顶帐形龛;前室敞口,与窟前大型殿堂木构建筑紧连,现殿堂建筑 已毁④。主室面积 约 87 ,整窟总面积达 179rff ,是一座大型佛教石窟。 五代时期,敦煌佛教艺术基本承袭 了唐代 以来流行范式 ,因循守旧、刻意模仿是这一时期的普遍 特征。第 100窟设计理念的形成无疑受到当时敦煌佛教思想、佛教艺术、信仰理念、世俗意图等因素 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晚唐及五代以来敦煌石窟形制与壁画布局的分析,探寻第 100窟形制和图像的设 计思想渊源。 一 、 晚唐五代石窟形制与经变布局 (一 )形制 晚唐五代之际,敦煌开窟之风仍持续着兴盛态势,莫高窟又新增一大批石窟,同时,大量前代 旧 窟得到重修。晚唐历时近六十年,敦煌莫高窟新建石窟 71座 ,几乎每年都有新窟诞生,足见开窟活 动之热。而五代五十余载,莫高窟新建石窟仅 26座。说明曹氏执政之初,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战 乱等因素制约,莫高窟建窟活动骤然下降;另一方面,因局限于莫高窟崖壁 已无空余之地开建新窟⑤, 石窟营建活动更多只得转向对前代 旧窟的改造与重修方面,所以我们看到整个五代时期莫高窟重修石 窟数量达 151座 ,超过 以前任何时代 。 晚唐新建石窟形制主要 以方形深龛殿堂窟和 中心佛坛窟为主。分析特征:二者均为覆斗顶主室, 前者西壁开盈顶帐形龛,龛内置低矮凹形佛床 ;后者地面中央设凹形佛坛 ,坛上置佛床 ,坛后有连接 至窟顶的背屏。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制窟,为数略少,如中心龛柱式、覆斗顶式、盏顶式窟等。众窟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 目 “十世纪初敦煌曹氏家族及其家窟艺术研究”(12LZUJBWYB102)的阶段性 研究成果。 ① 米德叻:《敦煌莫高窟第 100窟窟主及年代问题再议》,《敦煌研究》,2012年第4期。 ② 潘玉闪、马世长:《莫高窟窟前殿堂遗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第 l4—18页。 ③ 此数据来 自石璋如 《莫高窟形 》,(台湾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田野考古报告之三 ,1996年,第 44页。 ④ 此数据来 自敦煌研究院 《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⑤ P.2762 《张淮深碑 》云 :“更欲镌龛一所 ,踌躇远眺,余所竟无”。 ⑥ 前揭敦煌研究院 《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 》。 o73 世界京袈文化 ·20l3年第3期…. Tl{E W O RLD RELIG IO U S CU 工rURES 中方形深龛殿堂窟有 52座,中心佛坛窟 6座,其余形制窟 13座 。五代时期新建窟形制如同晚唐仍以 方形深龛殿堂窟和中心佛坛窟为主,其 中方形深龛殿堂窟有 9座,中心佛坛窟5座,其余形制窟 l2座 。 (两种石窟形制参封三彩图 1、2)。 比对以上数据发现,五代时期方形深龛窟数量虽仍居首位,但不似晚唐 占据绝对优势,其建造数 目有所减少。而中心佛坛窟在总数 中所 占比例明显高于晚唐,说明此类形制窟渐为道俗信众所关注并 被采纳。因之,我们看到,晚唐五代时期敦煌石窟形制,开始 由晚唐 以方形深龛殿堂窟为主逐步向五 代以中心佛坛窟为主转变,这一趋势延续至宋季。 为何五代时期晚唐方形深龛殿堂窟并没有形成决定性的影响,而 中心佛坛窟却被推崇呢?首先我 们来分析晚唐几座 中心佛坛窟 :即第 16、85、94、138、161、196窟,这些窟基本 由敦煌当地僧官、 归义军官员或大族施资所开。如第 16窟又称吴和 尚窟,窟主即晚唐河西都僧统洪辩;第 85窟亦称翟 家窟,窟主为翟僧统;第 94窟为张淮深功德窟;第 13

文档评论(0)

fengyu48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