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氏”研究的学术价值.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防风氏”研究的学术价值 王健 防风氏,或称防风47,是上古传说时代的人物之一,与大禹同时代,是中国早期 国家形成时期的重要人物。大禹杀防风氏,被认为是禹夏之际王权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之一。笔者应邀参加第三届防风研讨会,稍稍查INSN关的研究成果颇多,拜读之后自 感很难再创新意。特就防风氏及防风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史学方面)略加申 论,谬误不逮之处,敬祈方家批评指正。 一、防风文化成为新兴的、内容丰富的跨学科学术专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浙江的民间文学研究者和史学家搜集了许多留传在民间的防 风传说,这些成果发表之后,受到高度重视,被认为是继中原神话、云南岩画、纳西 族祭天古歌后我国远古神话类作品的第四次大发现,增补了神话传说的一项空白,具 有很高的古代语言学价值。48董楚平先生《(国语)“防风氏”笺证》一文,将这一 过去极少人注意的微观问题,上升到一个重要的史学专题研究,冷门话题被推到学术 前沿。49陈剩勇先生则将“防风古国在江南、防风神话传说在江南,是夏禹曾经‘朝 诸侯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夏王朝初期地望在东南地区的又一辅证”50。许 多学者进一步探讨相关问题,包括防风氏史迹、防风地望、防风神话传说、防风传说 遗迹遗物(防风庙、防风神像、防风祠、防风古碑、防风古洞)、防风民间信仰、防 风民俗、防风文献流传等,这些内容已经构成了具有独特价值的防风文化研究,成为 ~个新兴的、内容丰富的跨学科学术专题。51同时,防风氏文化研究也可以给相关地 域,如德清文化建设带来契机。 ”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各本“防风”下有“氏”字。黄丕烈日:“韦解防风 是汪芒君之名,是‘氏’字衍也。《史记》亦衍。”元诰按:《文选》《思玄赋》李《注》引《国语》亦 无“氏”字。下文“客日防风何守也”,止作“防风”,是无“氏”字明甚,今据删(中华书局2002 年版,第202页)。本文仍作防风氏。 “《浙江防风氏神话九则》及编者按《珍贵的发现》,《民间文学》1990年第1期:陈乘勇:《中国第一 王朝的崛起——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之谜破译》,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页。钟伟今主编:《防 风神话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欧阳习庸、钟伟今合编:《防风氏资料汇编》,天津吉 籍出版社1999出版。 4’董楚平:《(国语)“防风氏”笺证》,《历史研究》1993年第5期。董楚平:《防风氏的历史与 神话》,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陈乘勇:《中国第一王朝的崛起——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之谜破译》,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 页。 ”《浙江防风氏神话九则》发表的九则篇名为:1、《尧封防风国》,2、《大禹找防风》,3、《防风立国》, 二、防风文化应属于吴文化的一部分 现在知道,关于防风氏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涉及到上古史、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 形成、神话传说、民间文学、民俗民风等诸多话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也应纳入地域 文化(或区域文化)的研究范围。 从区域文化的时代性考察吴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吴文化,即西周至春 秋的吴国文化。广义的吴文化,包括先吴文化、吴国文化、吴地文化,统称吴文化或 吴地文化;从区域文化的空间考察吴文化也有历史与现时之别。历史上的吴地,应以 吴国稳定疆域为基础。吴国疆域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包括今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 全部及皖南部分地区和江苏长江以北淮河以南部分地区。此后,吴地处于动态的盈缩 变化之中,有过“江东”、“江左”、“江南”、“三吴”、“吴中”等称呼各异,总的趋势 是范围逐步缩小,扬9'I’f、南京、镇江、杭州、上海等先后淡出吴文化核心区,形成新 的文化面貌:扬州、镇江属江淮文化、南京独立成金陵文化、杭州成为越文化的中心, 上海形成海派文化。现时的吴:史化地区,即今天的吴地,从自然环境、历史渊源、行 政区划、经济水平和文化特征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应以太湖为中心,大致包括今江苏 省的苏州、无锡、常州3市,浙江省的嘉兴、湖州市2市,以及杭州的个别地区、镇 江丹阳以东地区。这一带正是明清“江南”的核心地区,今天的长江三角洲腹地。长 三角的主体在历史上的吴文化地区,吴文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代表性文化之一。 从今天的区域看,湖州及德清,一直属于历史上的吴地,防风文化,应是吴地文 化的一部分。实际上,搜集者在苏南也发现有两篇防风传说。具体言之,防风氏的史 实,应属于“太伯奔吴”建立吴国前的“先吴文化”的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