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不可承受之重.docVIP

聚焦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不可承受之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焦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不可承受之重 责任编辑:吉林市华图(/)   这是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群体,他们照顾着一群特殊的病人——精神病患者,并由此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每天都面临着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耳光、殴打、伤害……甚至还有社会上不公正、不理解的目光。   本报记者走进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这是一所专门收治精神病患者的医院,通过对那里医护人员的采访,记者感受到了他们生命中的难以承受之重。   好在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此举标志着我国朝着举全社会之力、依法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对精神病医护人员来说,这或许是前进的最好动力。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精神病科医护人员的工作”   “名次我不要了,让我讲完行吗?”今年8月中旬,在一场由哈尔滨市总工会举办的职工演讲比赛中,来自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选手孙婧媛的演讲超过了规定的5分钟,当主持人告诉她再不结束就要被扣掉10分的时候,这个女孩在台上一下子哭了起来。   现在再回想当天的比赛,孙婧媛有些不好意思:“我去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拿到什么名次,而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理解精神病科的医护人员。”   正是这争取来的时间为她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并帮她在被扣掉10分的情况下获得了比赛的三等奖。   “我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精神病科医护人员的工作。”面对记者,孙婧媛说。   26岁的孙婧媛2007年毕业于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毕业后她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成了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的一名护士。   与其他同学到医院就下病房不同,孙婧媛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接受三个月的业务培训。“我们培训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如何使用约束带。”孙婧媛说,精神病科的病人与普通病人不同,因为疾病的原因,他们中有人会自残或伤害他人。遇到躁动厉害的病人,就必须用约束带把他们固定在病床上。   除了学习使用约束带,孙婧媛要学的还有很多。   “培训老师告诉我们,交接班的时候,务必要清点剪刀和止血带,少一个都不行。给精神病患者送药,还要坚持做到‘三到’——到床边、到口、到胃。有的患者认为自己没病,给他药他也不好好吃,要么扔掉,要么藏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哄他、骗他。比如跟他不停地说话,看看药是不是藏在舌头下面了,告诉他多喝水对皮肤好,让他多喝水以保证药能够进入胃中。”孙婧媛说,这些都是她在上学时没有学到的,也是在综合医院工作的护士根本不需要做的。   为了达到目的,孙婧媛在工作中哄、骗、劝,无所不用,一天下来不知道要多说多少话,而且,有的病人根本不听或听不懂她的话,说急了,就会被病人打一巴掌、吐口水。有一次,她在给一个狂躁病人绑约束带的时候,手腕处被挣脱的病人咬得鲜血直流。   即便如此,她也从来不敢对病人发脾气,只能将怨气存在自己肚子里。   “说实话,我也有烦的时候,但当着病人和家属的面,就得笑脸相迎。精神病患者有时候特别敏感,你表情、眼神不对了都容易刺激到他们。”孙婧媛说她回到家后经常一句话都不想说,有时候到婆婆家里吃饭她也不说话。不是跟老人关系不好,而是糟糕的心情让她一说话就想吵架,她怕老人生气。但回到自己家后,她常常会跟老公来一顿高分贝的“无理取闹”。   “没办法,我需要宣泄一下。”孙婧媛说。   而她丈夫有时开玩笑抱怨说:“我觉得你对待患者比对待我好多了。”   剔骨尖刀扎出的伤疤   现在,不管夏天的天气有多热,綦若轩在母亲面前都不敢光膀子,总是穿着一件背心。每次要换背心的时候,他都要到母亲看不到的地方去换——在他的左肋处,有一道不想让母亲看到的伤疤,那是被一个病人用剔骨尖刀扎伤的。   “2003年的时候,有一个病人在家里发病了。家属弄不了他,跑到医院跪在地上求院里派人去把他接来。我带着一个新来的大学生去接他,上楼时我发现门口堆了一盆羊肉串的铁钎子,那时我就预感不好,跟我去的那个大学生要去拉门,被我拽回来了,但就在这时门开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把剔骨刀就扎进我的左肋了。”   在别人看来,綦若轩的腹膜没有被扎穿是不幸中的万幸,捡回了一条命。但在綦若轩看来,最万幸的是他把那个上去拉门的大学生给拽了回来。“要是他上去了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还是这个病人,不久后在另一家医院的医生来接他去住院的时候,当场杀死了那名大夫。   一直到现在,綦若轩都不敢告诉家里老人自己受伤的事儿。   “干这一行,有时连找对象都难。”綦若轩说。   在綦若轩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很多人都给他介绍过对象。但一听说他是精神病科的医生,有的姑娘就不来跟他见面了。后来,介绍人就说他是专科医院的大夫。“时间长了,人家总要问你是‘哪个专科’的大夫啊,这就瞒不住了。”说了实话之后,綦若轩发现,下次再约会就悄无声息了。   “到这些年才稍微好了些,人们听说我是精神

文档评论(0)

gacz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