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命情调与思想世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的生命情调与思想世界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杨锋刚) “世间有一些人,他的灵魂太优美,太可爱,而又柔又脆;仿佛一缕轻云,只能远远地照嘱人间,徘徊天上;一堕人世,就立刻感到他的不相宜,不在行,结果是遭受种种摧残挫折,人类的或自然的,而以他的痛苦,他们的不幸替人间留下了一朵美丽的昙花一现。”[1]在中国思想史上,庄子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生命。他以自己的生命和著作,持久而深远地影响和滋润了千百年来无数哲人和艺术家的心魂。他的思想、他的心灵、他的语言,长期以来充满生机并且顽强地生长、渗透在玄学、禅学、理学以及我们当下的思想和生活世界当中。他的著作中所蕴涵的深邃的智慧和丰厚的美感,深深地吸引着后世的人们。他的某些观念,成为后来中国思想中某些重要观念的源头。在古哲先贤对庄子的学思义理做了不同向度的诠解和阐发之后,本文拟从庄子的精神结构与生命情调入手,对其做另一种角度的理解。 庄子思想源于对乱世人生痛苦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困境的深度思考,对人在天地间“桎梏”、“倒悬”一般的生存状态的独特体验。他把这种独特的体验融化在自己的生命和血液中,并经过自己的心智、、?在宥》,下文所引庄子,只注篇名。)并对个体生命在乱世中的充满危机感的生存处境发出悲凉的叹息,“方今之时,仅免刑焉。”(《人间世》)个体生命在宇宙天地与社会历史中间,犹如“游于羿之彀中”[2](《德充符》),危机四伏。“中于机辟,死于网罟”(《人间世》)是那个时代个体生命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乱世的苦难在庄子的精神世界里烙下了深深的暗影,世道的艰险在庄子心灵深处滋生了对社会的冷漠、甚至绝望。可以说,庄子是那个时代最为敏感,因而也最为痛苦的灵魂。《庄子》一书比较全面而又集中地表现了这种生存的危机感和沉痛感,并且以一种激烈而又不平的方式显现出来。庄子的深刻之处在于,他的目光穿透了乱世的表层,而洞察到在整个宇宙、、”。)申徒嘉对自己伤残的解释,在情感基调上与《大宗师》篇的寓言是一致的。“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间世如同一张巨大的刑网,灾难的降临不可抗拒,一股强烈的愤慨和郁勃不平之气弥散于字里行间。他试图去寻求让人心安理得平心静气地接受命运的捉弄的理由,但“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在绝望中,他把这一切都归于不可解的“命”,流露出无可名状的荒凉感。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得不接受世界所强加于人的一切,要想逃避它是不可能的。“安之若命”所获得的乃是一种心理上的安宁和自由感。这种心理上的安宁和自由感,虽带有消极的成分,却仍然可以看作是庄子对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实然状态的一种高度的自觉。这一往情深的奈何声里,又饱含着多少人生的经验和迷惘,眷恋和悲怆。这实际上是一种命运的觉醒,其中透脱出一种生命的潇洒。看似消极的“安命”,教人放弃抗争,实则需要一种直面存在的勇气和生命智慧的穿透力。它需要个体面对存在的荒原,直面这种人生的苍凉和无奈。由于他对个体生命投注了全副的深情和关切,现实的苦难才在他的心灵世界激起如此强烈的震荡。徐复观认为,在庄子“‘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里面,实含有无限的悲情,流露出一往苍凉的气息。”[4]就《庄子》一书一以贯之的问题指向看来,他所有的思想祈向和精神努力都集中在在一个不逍遥的世界追求逍遥,在存在的荒诞中顽强地寻觅自由。那个急剧动荡的时代固然是庄子对生命的痛苦感受的现实背景,但庄子的思考则更多地集中在个人必须以其必有一死的生命孤独面对的一些永恒的问题。他以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和人生体验展示了人类精神生活中时时咀嚼着的一些普遍的经验。在庄子的笔下,生存于这个世界,就如掉进无底的深渊。时代的苦难是这一深渊的背景,命运的捉弄更加重了深渊的黑暗。 在庄子看来,生命的困局源于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然而更内在的则源于人类被各种虚妄的价值所迷惑,以及由此而来的生命的沉沦和存在意义的失落。这使得庄子的批判穿透了社会现实而抵达人性深处,充满了深刻的人性反思。在庄子的眼里,天下何其嚣嚣焉。人生在世,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包围,总是身不由己地去追逐生命之外的东西,这不仅包括人对物质世界的永无止境的占有,而且包括人对世俗功利价值的拼命追求。人日益陷于对物的追逐之中而不知自拔,“身为物役”,“丧己于物,失性于俗”(《缮性》)。庄子指出,“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骈拇》)。“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至乐》)以鸟养养鸟,就应顺应鸟之天性。“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骈拇》)《应帝王》篇浑沌罹难的遭遇就暗示了某种意味深长的内涵:“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次凿之。’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