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探索20149262104654203.docVIP

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探索20149262104654203.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探索   摘要:构建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实现培养技术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关键,本文针对我校目前课程体系的弊端提出理论课“宽基础、活模块”的集群式模块课程设置,实践课借鉴“双元制”,并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技术型人才;能力本位;宽基础、活模块;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能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关键在于能不能构建起反映这一本质特征的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而不是学术学科课程体系。下面谈谈对高职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目前课程设置及弊端   我校数控与模具专业课程设置如下:选修课150学时。必修课1810学时,其中文化基础课680学时,占必修课的37.6%,专业基础课720学时,占必修课的39.8%,专业课410学时,占必修课22.6%。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为4/1,实践课20.5周,其中课程设计占4周,毕业设计 5.5周,课程实习8周,毕业实习2周,公益劳动1周。   数控与模具本身就是一门新专业,它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机电专业设置的,难免存在以下一些弊端:理论课时过多,比例过重;学生接触专业太晚,较长时间对专业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意识;实践课时太少,学生的技能训练不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力度不够等等。   二、课程改革方向   针对以上课程体系的弊端,我认为应已能力为中心进行课程改革,基础理论课程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应加强针对性、应用型和开拓型,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主张理论课程设置采用“宽基础、活模块”为主要特征的集群式模块,增加实践课课时数,后阶段借鉴“双元制”模式,让学生半工半读,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加强岗位实践,完善毕业实践,使学生既具有某一职业群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某一特定岗位的技术技能。   三、理论课程改革   1.以“能力本位”课程论为主导   从我校的课程设置可看出,文化基础课程比重偏大,整个理论课比重过大,所以应使课程模块化,以必须、够用为度,按能力需要来精简课程内容,但要避免教学内容脱节和重复,以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努力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构建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J以事业能力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界限,重新整合。   2.力求课程结构模块化   “理论技术为主,结合经验技术”是技术学科课程体系的基本特点。技术型人才需要具备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但不必打下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那样深广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强调应用为主,形成理论技术。又由于一个专业类别中常包括多个专门方向,而各专门方向的课程种类基本相同,这就为课程模块化提供了可能,所以前期让学生学习多种同类职业方向的共同基础——宽基础,后期又可让学生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分支型课程模式——活模块,使专业基础理论在侧重实际应用、突出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适应面,而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针对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四、实践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中等职业教育而言,要求其培养的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技能方面都高一些,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学生在理论上虽高了一些,但是实践技能方面并未显示出“高”,所以应增加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之比为1/1.3这是确保学生基本技能的前提,实践教学的开展一是穿插于理论课中间,二是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使他们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岗位工作。   1.穿插于理论课中间的实践教学   [认识实习]在学生入校后安排他们进行认识实习,了解铸、锻、焊、机加工、热处理的生产过程,以及工程材料、机械设备、工具的使用情况,使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增强职业意识,明确专业目标,克服专业接触太晚的弊端,同时增加对零件、机床、产品加工等的感性认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实践]课程实践包括实验和设计,通过实验、学生获得了现代化仪器、仪表、设备的熟练应用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象(机械制图)的测绘,(机械设计基础)和(冲压摸具)的课程设计既是加深对课程设计的理解,获得比较全面和综合的专业能力,又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韵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领会贯通工程师或企业领导的思想和设计。   [工厂实习]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决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上的衔接,还有专业基础能力方面的衔接,而其中在一定职业领域范围内的实践经验是十分关键的。金工实习就是一种培养现场操作基本技能的实习,通过三周的金工实习,学生具有车、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