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docVIP

浅析藏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藏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摘要:现在的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极端灾害性天气等等,这一切都在警示人类,如果继续下去,地球也许将不能供我们居住和生活。人类该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从藏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讨论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破坏;保护;藏族传统文化;启示   今天,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随之带来的是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冰川融化,极端灾害天气越来越频繁,这一切都在警告我们: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将无法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继续生存繁衍下去。当然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早在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就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由于此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1]。此后,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热潮开始兴起。虽然如此,地球的生态环境仍在一天天变差,未见好转迹象。    一、近五十年来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些典型事例   1.环境恶化对中国冻土的影响。中国的多年冻土总面积为2.15×106km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冻土区之一,过去四十年来该区冻土显著退化,主要表现在:(1)冻土南界及不连续多年冻土各分区边界北移而导致总面积减小、空间分布破碎化;(2)活动层加深,融区扩大,局地冻土岛消失;(3)冻土温度升高、厚度减薄、热稳定性降低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寒区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具体表现为以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的天然林带锐减,整个北方森林带北移,沼泽湿地面积减小等,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已出现恶性循环[2]。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边缘地带,是季节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在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并存地带。据研究[3],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源区冻土呈区域性退化。多年冻土下界普遍升高50m~80m。冻土退化总体趋势是由大片状分布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多年冻土层变薄,冻土面积缩小,融区范围扩大。部分多年冻土岛完全消失变为季节冻土。   21世纪,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北部多年冻土将大幅退缩。冻土广泛退缩将对中国的寒区经济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4]。   2.环境恶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逐渐加剧,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目前世界上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重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据科学家估计,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 000倍。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迫使30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纷纷逃往山上。此项研究结论是基于1993—2003年调查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得出的,直到2008年的6月13日才在《全球生物学变化》杂志上公开这一研究结果。此研究扩大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动物数量和多样性,从而使动物迁移和气象变化的关联更加紧密。科学家不仅得出逃往山上的动物数量和种类在加大,还推测这些山上的热带动物将面临更多的灭绝危险[5]。 3.全球极端灾害性天气逐渐增多增强。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反常,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 [6];2008年缅甸的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7];2009年菲律宾的持续暴雨[8],印度的洪灾和高温(达48℃)[9~10],澳大利亚的山林大火[11],台风“莫拉克”(中国台湾)、“芭玛”(菲律宾)[12]等都造成了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4.环境恶化对全球冰川的影响。对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气温普遍升高、冰川加剧退缩和冰川湖泊扩大是喜马拉雅山地区气候和冰川变化的主要特征和后果。冰川退缩导致冰川灾害的危险性增加并对本地区河流径流和水资源产生较长远的影响[1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8年3月16日就曾发表声明说,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快纪录,其中欧洲冰川损失最为严重[14]。 北极的地区暖化情况比全球平均高出1~3倍。科学家预测最早在2030年,北冰洋将迎来第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