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6卷第3期 V01.26No.3
2013年6月 O振毗m动甜 V工m乱 程∞ 豳 北报.蠹 Jun.2013
学晒 曙
渡槽拟动力试验仿真分析
李正农,周振纲,朱旭鹏,张盼盼,卢 剑
(湖南大学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考虑流一固耦合与桩一土一结构相互作用的渡槽结构水平地震响应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该
模型通过等效线性化方法考虑土体非线性,以自由场计算结果为依据,确定黏一弹性人工边界的参数及进行相应的
地震动输人。建立了渡槽结构拟动力试验模型的整体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试验地震波作用下的有限元仿真计
算,并与拟动力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建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同
时,拟动力试验及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水体对渡槽结构地震响应有一定影响,有水工况时,结构的基频降低,可能
较无水工况与输入地震波能量主频段偏离更远,从而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关键词:拟动力试验;流一固耦合;渡槽;桩土相互作用;黏一弹性人工边界
中图分类号:TV312;TV6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23(2013)03一0387一08
动力试验方法,可同时考虑流一固耦合和桩土相互作
引 言 用对渡槽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流·固耦合作用在拟
动力程序中通过应用计算子结构技术得以实现。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制
1.1模型设计
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跨流域调水工程已成
为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基础工程,多 为了解地震作用下土一桩一渡槽一水体结构体系动
个大型渡槽在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中已经开始兴建。 力相互作用的特性,在湖南大学结构试验室中进行
渡槽结构由于其顶部存在槽体与水体的流一固耦合 了本次渡槽结构拟动力模型试验研究。主要是通过
作用,下部又存在桩一土相互作用,使得渡槽结构的 原理性的拟动力试验,对土一桩一渡槽上部结构地震
地震响应十分复杂,中国许多学者致力于该问题的 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拟动力试验模型的
研究[1~4]。本文在采用Housner方法进行流一固耦
各个参数基本符合实际渡槽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
合分析,并考虑土一桩相互作用,建立了渡槽结构三 表性,试验模型由槽体质量块、抗震支座、槽墩、承台
维有限元计算模型。以渡槽结构拟动力试验结果为 及打入土中的钢管桩组成。试验模型各部分尺寸详
依据,对拟动力试验模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验 见试验模型的立面及平剖面布置图,如图1,2所示。
证了本文所给出的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渡槽拟动力模型试验简介
结构拟动力实验方法在1969年由日本学者M
Hakuno等人提出,该试验方法通过计算机与加载作
动器联机求解结构动力方程的方法,模拟地震作用对
结构的作用。这种实验方法可以进行大型结构的地
震模拟实验,同时解决了理论分析计算中恢复力模型
参数难以确定的困难。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结构的恢
图l试验模型构件立面图(单位:mm)
复力可直接从试件上测得,无需对结构的恢复力作任 of o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震信号瞬时频率的估算 The estimation of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of seismic signal.pdf
- 地震与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自适应正则化同步联合反演 Adaptive regularized synchronous joint inversion of MT and seismic data.pdf
- 地震灾后人体热适应性能力的变化 Thermal Adaptation after Earthquake.pdf
-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态响应规律研究 Dynamic response of slopes under earthquakes.pdf
- 地震作用下土体变形破坏模式与机理 Seismic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and Mechanism of Soil Mass.pdf
- 地质封存CO2泄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及耐受阈值 Impact assessment and tolerable threshold value of CO2 leakage from geological storage on agro-ecosystem.pdf
-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与变温相似模型材料研究 STUDY OF TEST METHOD OF GEOMECHANICAL MODEL AND TEMPERATURE ANALOGOUS MODEL MATERIAL.pdf
-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阈回归联合聚类分析 Threshold Regressive Model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Sediment-Related Disaster.pdf
- 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地下水疏降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值模拟 Three-dimensional full coup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dewatering and land-subsidence in quaternary loose sediments.pdf
- 滇东南海相火山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方向探讨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he Genesis and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for Marine Volcanic Type Copper Deposits in Southeast Yunnan Province.pdf
- 短样本条件下提高HHT识别模态参数精度的方法 Method of Improving Precision of Hilbert-Huang Transform Based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for Short Data Sequences.pdf
- 断层厚度的地震效应和非对称地震矩张量 Seismic effect of fault thickness and asymmetric seismic moment tensor.pdf
- 断层破裂速度对地震动影响的离散波数有限元法模拟 Modeling the Effect of Fault Rupture Velocity on Ground Motion by Discrete Wavenumber Finite Element Method.pdf
- 断层影响下顶板突水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Roof Affected by Fault.pdf
- 断陷盆地构造枢纽部位油气富集规律 Hydrocarbon enrichment rules at structural pivot position in rift basin.pdf
- 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实时定量评价法 REAL-TIM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METHOD OF STABILITY FOR TALUS LANDSLIDE.pdf
- 对“动力扰动诱发承压底板关键层失稳的突变理论研究”的讨论.pdf
- 对'二维高速滑坡力学模型'的讨论的答复 REPLY TO DISCUSSION ON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HIGH SPEED UNSTABLE LANDSLIDES'.pdf
-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的探讨.pdf
- 对强度折减法若干问题的讨论 Discussion on strength reduction using FLAC.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