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语文北师大版必修1课堂互动系列:第三单元《往事悠悠》单元综合检测.docVIP

2012高一语文北师大版必修1课堂互动系列:第三单元《往事悠悠》单元综合检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寥廓 袅娜 瑰宝 一服药 重望所归 B.氤氲 遴选 凑和 瞥一眼 殒身不恤 C.宣泄 临摹 料峭 挖墙脚 湮没无闻 D.笨拙 圭臬 聒噪 名信片 迫不及待 解析:选C。A.众望所归;B.凑合;D.明信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决遏止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民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B.2010“中国寻根之旅”孔子故里行冬令营的50余位来自泰国、菲律宾的华裔青少年,来到儒家文化的胜地、孔子故里曲阜,参观了孔庙、孔府、孔林,品味儒家文化。 C.现在的舆论对于食品安全极度敏感,一点风声就会引起轩然大波,这说明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确已经失去了信心。 D.《金婚风雨情》一改以往电视剧植入广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低调姿态,植入的广告不仅内容与形式露骨,甚至时长比一般广告还长,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选C。A.遏止:用力阻止。这里应用“遏制”(制止,控制)。B.胜地:出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应该用“圣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D.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对。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1月20号是国际儿童日,是联合国发起的一个为保护儿童权益而成立的纪念日,网易亲子会推出一个《反对一切形式对儿童暴力》的签名活动。 B.兔年春晚,开场形式将大大不同,导演组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让一辆高铁驶入会场,东西南北中各地明星鱼贯而出,来一个热闹气派的明星大拜年。 C.鲁迅文章和思想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但谁把鲁迅肢解得面目全非?为什么在我们语文教学中,鲁迅成为了意识形态的投枪与匕首? D.《中国周刊》的制片人王立军曾经评价“白岩松在过去是一枝独秀,但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他的声音也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解析:选A。 A项,《反对一切形式对儿童暴力》应该用引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12月23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了新的地铁票价方案,新方案由现行的按站点计价调整为按里程计价,采用起步价加里程价。 B.北京治堵新规发布,12月24日起购买车辆必须参加明年的摇号。之前已购买、暂未到货的车辆,需在明年3月底前去注册登记。 C.北京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是中国快速走向城市化所面临的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缩影。 D.浙江省公安机关对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进行生存状况调查。结果发现,这群为国家和他人作出卓越贡献的民间英雄,八成以上生活令人堪忧。 解析:选C。A.“采用”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方式”;B.“3月底前去注册登记”有歧义;D.“令人堪忧”语义重复,应为“令人担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者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