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重要传染病病原体耐药机制基础研究.docVIP

人类重要传染病病原体耐药机制基础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 人类重要传染病病原体耐药机制的基础研究 王明贵 复旦大学 依托部门: 教育部 qnrA及qnrB分子流行情况,明确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在喹诺酮类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②耐药机制研究:qnr产物Qnr蛋白对喹诺酮作用靶位的保护作用、Qnr作用位点和Qnr蛋白的模建及晶体结构的研究,明确耐药的形成机制。 2)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CTX-M型ESBLs的传播机制及传播规律:计划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研究CTX-M编码基因的起源及其传播规律,从而有利于耐药菌的控制。 (3)建立耐药菌快速基因诊断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病原菌的基因组序列或特征性基因序列和耐药基因序列,目标是建立多重DNA引物的反应模式,在鉴别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的主要菌种的同时,测定耐药谱。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从人体体液或相关标本中检测细菌的特异性DNA,从而建立快速、准确的病原菌诊断方法。 (4)建立常用抗菌药治疗各种重要病原菌的“防突变浓度”范围 通过建立体外模型测定常用各类抗菌药对重要病原菌的防突变浓度(mutant-prevention concetration,MPC)和“突变选择窗”,即建立不同抗菌药对不同细菌的防突变浓度范围及“突变选择窗”,据此制订或调整抗菌治疗方案,达到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菌产生的目的。 2.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 (1)建立先进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 着重于阐明一线抗结核药物和主要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株基因突变频率及中国流行耐药株突变特点、国内主要结核杆菌耐药株的优势菌群,耐药结核菌群的流行区域、流行趋势及范围,分析耐药菌群的种类、分布、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同时,以某一研究地区(如上海)为研究场地建立示范性分子流行病学预警以及快速鉴定耐药传播(内源性或外源性)模式的平台,选用有价值的分子流行病学标记,如IS6110为基础的DNA指印技术、间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typing)、分枝杆菌散在重复序列(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 MIRU),富含GC的多态性(polymorphic GC-rich sequence,PGRS)等项技术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分析比较耐药簇菌株和非耐药簇菌株的差异,确定近期外源性感染的作用,揭示耐药结核病的传播规律如易发病的高危人群、传播场所以及其它影响传播的危险因子。 (2)描绘完整的我国结核病耐药基因谱,发现新的耐药机制 在结核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基础上绘制能对我国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指导意义的耐药基因谱,对相应的耐药机制作出研究。对于未发现当前报道的耐药基因的菌株,拟以基因芯片与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差异基因与差异蛋白,定位新的耐药基因或发现新的耐药机制。 (3)建立符合我国耐药现状与国情的快速分子药敏检测系统 结核耐药性的快速鉴定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个体化的有效化疗和控制传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套式HBV的耐药规律及其天然无应答性的原因 拟对国内/国际临床验证和临床抗病毒治疗的病人系列标本,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和/或克隆后测序的方法,以及高灵敏度单一基因分子点突变检测技术(detection of base substitution on a single molecule,DBSSM),对比治疗前和发生临床耐药时DNA序列结果,寻找与临床耐药有关的变异位点及其规律。对已确定的单一耐药位点变异,课题组已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分析其发生、发展、与临床耐药病情的关系。 (2)HBV变异序列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变异耐药发生后为何出现不同临床结局缺乏系统的研究,为何同为出现YMDD突变的患者, 一些肝病变加重甚至肝功失代偿死亡,而另一些肝功能可完全正常?核苷类似物治疗发生YMDD突变且病情加重者是由于机体免疫应答的不同还是有更重要的HBV突变?初步研究显示HBV耐药突变后“表位漂移”及“免疫显性消长”可能是影响HBV耐药不同应答转归的重要机制。本课题计划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3)对导致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宿主因素进行分析 干扰素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也已近二十年时间,为什么在相同基因型、重要位点变异情况相似的情况下,临床抗病毒疗效差异悬殊,抵抗干扰素治疗的机制也待阐明,我们以往和国外的一些研究工作曾就HBV基因型以及其他位点的基因变异对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虽发现一些可能相关的原因,但结果尚不能令人满意。本课题将从宿主遗传因素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导致HBV抵抗干扰素治疗的机制。 (4)建立并优化乙肝病毒表型耐药及药敏实验的体外鉴定系统 国外已经开始利用体外药敏系统来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抗病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