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概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疾病概論 大千綜合醫院 南勢精神院區 (身心醫療中心) 精神科─袁樂民 醫師 袁樂民醫師簡介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南勢精神院區院長 台灣精神醫療院所行政協會秘書長 元培技術學院精神醫學兼任講師 國立清華大學諮商中心顧問醫師 苗栗縣康復之友協會理事 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台北市立療養院住院醫師 前北投國軍精神醫療中心精神科主任 前為恭紀念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 正常與異常的兩個概念 悖離社會標準即為變態 以適應不良作為變態行為的標準 何謂精神? 所謂精神為腦部功能之表現,包括了下列四類功能: 情感(Affect) 行為表現(Behavior) 認知(Cognition) 生理驅力(Drive) 何謂精神症狀? 精神症狀指的是感情、行為、認知與生理驅力之量或質之擺動程度超乎常態,使個體感受到不舒服或社會功能障礙者。 何謂社會功能? 社會功能包括了成就表現、人際關係、時間安排與家庭生活等四個層面。 精神疾病的病因? 生物性因素 心理性因素 社會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 早期的醫學模式是假設身體的某些組織病變才引發精神疾病,就如同發炎引起發燒一般。雖然後來發現社會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但是陸陸續續的研究更證實了許多的精神疾病肇始於神經生理的病變,而藥物治療之藥理作用即建立於此一基礎上。 遺傳學 遺傳學乃研究遺傳的模式以及可能的基因位置。目前僅發現多種精神疾病與遺傳有關,但仍無法找到確定的遺傳基因,而且發現以多種基因遺傳最可能。 家族遺傳的研究為目前遺傳研究最常見的方法,如有遺傳因素,則有家族聚集的現象。 雙胞胎研究亦是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 精神分裂症家族中不同親屬的盛行率 心理性因素 精神分析學說:異常行為源自於童年的潛意識衝突,個體潛意識的使用精神症狀來防禦童年衝突引起的焦慮,而童年時期的衝突將持續至個體後來的生活。 行為學說:行為學說的觀點是認為異常行為是學習來的,透過兩種刺激反應的方式,反應性制約(古典制約)和操作制約(工具制約)。 認知學說:認知的觀點是認為,異常行為起因於非理性及錯誤的思考。 社會文化的觀點 並無單一或明確的社會文化因素造成精神疾病,但可以確定的是社會文化因素可促發某些精神精神疾病。 社會文化因素包括了文化的差異;種族差異;性別差異;兒童養育的方式;城鄉差距;社會壓力;貧窮;歧視…等。 精神症狀的觀察 外觀(appearance) 意識(consciousness) 情緒(emotion) 思考和言語(thinking and speech) 知覺(perception) 動作行為(motor behavior) 認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 精神疾病診斷 精神與行為障礙之分類(ICD-10) F0器質性精神疾病 ? F1精神作用物質引起之精神疾病與行為障礙 ? F2精神分裂症、準精神分裂與妄想症 ? F3情感疾病 ? F4精神官能症、壓力相關性與擬身體障礙疾病 ? F5生理功能障礙與身體因素相關之行為症候群 ? F6成人人格與行為障礙 ? F7智能不足 ? F8心理發展障礙症 F9特發於兒童或少年期之行為與情緒障礙症 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 第四版(DSM-IV) 嬰兒期、兒童期、 或青春期的疾患 譫妄、癡呆、失憶等疾患 物質關聯疾患 精神分裂病 情感性疾患 焦慮性疾患 身體型疾患 焦慮性疾病 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恐慌症(panic disorder) 畏懼症(phobia disorder) 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PTSD) 廣泛性焦慮症 個案出現一種持續、飄浮不定的輕中度害怕為主,容易慌亂緊張,並不見得與特定情境有關。個案時常維持在高警覺狀態,對事情的預期性焦慮也比一般人高。神經質、顫抖、肌肉緊張、盜汗、心悸、頭暈、胃痛等身體不適很常見。 懼曠症 個案對空曠或擁擠的場所,害怕無法立即逃離至安全處所的而出現恐懼的情緒,個案感到無助,甚至癱瘓,嚴重者甚至因此而完全禁錮於家中。以女性居多,流行率約0.6%,好發於20至30歲。 恐慌症 個案不限定於特殊情境或場合,會重複發作重度焦慮症狀,出現突發性心悸,胸痛、梗塞感、頭暈、失自我感或失真感等症狀,個案經常有彷彿立即會失控、發瘋、甚至死去的恐懼。這種發作會持續十幾二十分鐘。頻率從每週一次到數次不等,不發作時又可以完全正常的。 社交畏懼症 個案害怕在團體中被注視為主要症狀,會出現臉紅、手抖、作嘔、尿急、言語表達有困難等症狀,甚至嚴重者會達恐慌的程度。個案想像自己被品頭論足,不自在,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