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VIP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序,郁郁桑之未落,。夜深忽梦少年事,。,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陆游游山西村 ㈢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有人说“日晚江南望江北”的“望”字用得很巧妙,请简要赏析。(2分) (2)简要分析“一别心知两地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二、文化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A.吴老太爷为避乱从老家来到上海。上海的机械噪音,汽车的臭屁和女人身上的香气,霓虹电管的赤光等等,这些刺激让吴老太爷忍受不住,便只好又回老家。《子夜》) B.用花炮来烧舞龙灯的人,高家上上下下都觉得开心。但觉慧觉得这是一种低级趣味的游戏,他认为他们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家》) C.甘果瓦是一位落魄诗人,愚人节演出的这出圣迹剧是他的得意之作。他本来以为这出圣迹剧能赚一些钱,好去付还自己欠下的六个月的房租,可是这出圣迹剧演出极不顺利,观众也没有什么兴致。甘果瓦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巴黎圣母院》) D.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了30年,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块新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留朵夫把一张早年的合照送给玛丝洛娃。她一开始很开心,但当她的同伴说已经认不出她来的时候,她意识到,她已青春不再,声色生活使她过早地衰老了。一想到这一切都起因于聂赫留朵夫,她又生出了对他的愤恨。(《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请你说说,黛玉喜、惊、悲、叹的是什么?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临崩寄臣以大事”的相关情节。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利观”的几段文字: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 (1)结合选段,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关系。(2分)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分析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10.下列对莫言笔下的“红高粱”特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小说中径直采用“高密县”“高密东北乡”等真实的地域称谓,是为了突出故乡高密盛产“红高粱”。 B.“红高粱”已经不再属于植物品类,更不是高密特有的品种,而是充满了诗意化和人格化的“红高梁”。 C.“红高粱”不同于海南的杂交高粱,它具有高粱的灵魂和风度,也凝铸了莫言对民族生机萎顿的忧思。D.莫言以现代文化眼光审视故乡,借“红高粱”形象表达对壮阔与神圣、刚健与不屈的生命人格的向往。 11.文章阐述了莫言创作视角的哪些特点?(3分) 1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