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砂岩区坡面植被缓冲带布设技术.pdfVIP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本文以准格尔旗尔加麻沟流域植被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内不同立地条件下 植被缓冲带乔灌木生长状况、林下草本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展开调查,运用主 成分分析法对流域内立地类型进行划分,运用EXCEL、SPSS 软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 植被缓冲带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流域实践治理经验,筛 选不同立地条件下生态效益最优的植被缓冲带进行布设技术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 下: (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尔加麻沟流域海拔、土层厚度、坡度、坡向是影响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主要因子,将流域划分为1 个立地类型组和7 个立地类型。 (2)在梁峁顶薄层土立地条件下,沙棘+油松植被缓冲带林下草本生物多样性综 合指数最高;能显著促进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含量的不断增加,且在 P <0.05 水平下与自然草地差异显著。 (3)在阴斜坡薄层土立地条件下,沙棘+柠条植被缓冲带林下草本物种数、多样性 指数、均匀度指数都高于其他样地,沙棘+柠条植被缓冲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钾、 全氮的含量的效应最明显。 (4)在阴缓坡中层土立地条件下,山杏+油松植被缓冲带在林下草生物多样性综合 指数高于其他样地,且土壤全钾、全磷、碱解氮含量与对照样地差异性显著。 (5)在阳斜坡薄层土立地条件下,柠条植被缓冲带在林草本丰富度指数最高,群 落分布最均匀;柠条植被缓冲带对提高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效果优于沙棘缓冲 带和杨树缓冲带。 (6)在阳缓坡中层土立地条件下,柠条+油松植被缓冲带林下草本生物多样性稳定 性优于其他植被缓冲带;柠条+油松植被缓冲带对土壤全钾、全磷、速效钾、速效磷、 全氮含量的增加效果均高于山杏+油松和柠条+油松植被缓冲带。 (7)在阴沟坡和阳沟坡薄层土立地条件下,沙棘植被缓冲带林下草本生物多样性 综合指数都高于对照样地(自然沟坡),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作用明显。 (8)通过分析得出不同立地条件下生态效益最优的植被缓冲带,分别从植被缓冲 带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配置模式三个方面对植被缓冲带进行设计,主要设计了沙棘 +油松、沙棘+柠条、油松+山杏、油松+柠条4 个混交植被缓冲带类型和纯柠条、纯沙 棘2 个纯林植被缓冲带类型。 关键词:砒砂岩区;植被缓冲带;布设技术 Technology of Slope Vegetation Buffer Strip Placed in Soft Rock Area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vegetation buffer zone of Er jiama watershed in Zhungeer banner as study area. surveyed trees and shrubs growing conditions of vegetation buffer zone, understory herbaceous biodiversity and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under different terrain conditions in watershed, u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ite types within the study area.site types within the study basin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of vegetation buffer zone under different habitats by using EXCEL, SPSS software. Screened optimal efficiency of vegetation buffer zone under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文档评论(0)

wq6403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