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 2.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 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知识点二 连线群落的种间关系 知识点三 群落的空间结构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植物分层:阳光。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知识点四 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过程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为例): 2.连线群落演替的类型 一、理解运用能力 1.判断有关群落及其种间关系叙述的正误。 (1)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2012·全国卷T3A)(×) (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010·广东卷T2A)(√) (3)群落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2012·全国卷T4B)(√) (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2012·广东卷T4C)(√) (5)随机扫取表层土壤,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2012·广东卷T4D)(×) 2.判断有关群落演替叙述的正误。 (1)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2012·海南卷T24D)(×) (2)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卷T24B)(√) (3)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012·海南卷T17A)(√) (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2011·海南卷T24C)(√) 二、读图析图能力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属于哪类? 答案:“S”型。 (2)混合培养后,大小草履虫间属于哪种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竞争。 (3)混合培养后,大草履虫逐渐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失败,遭到淘汰。[理清脉络] 考点一以曲线为载体,考查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1.几种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A、B起点相同,为同一营养级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 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2.竞争的两种类型 资源利用型: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没有直接干涉,只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以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生长的间接影响而使竞争对手消亡或抑制其活动。如高斯用亲缘关系和生活习性上很相近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进行的实验。 直接干涉型: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直接相互抑制,如把杂拟谷盗和锯谷盗放入面粉中一起培养,二者既竞争食物,也相互吃卵来控制彼此种群的增长。 [1]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 解题时要以曲线反映的种间关系和投放的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这一信息为突破口。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 [答案] C 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 (1)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下降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 (2)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另外,被捕

文档评论(0)

xjphm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