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学案][岳麓版] .docVIP

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学案][岳麓版]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学案][岳麓版] .doc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 班级 姓名 课前检测:1、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这说明A.世界各国进入了“电力时代” B.钢铁时代到来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蒸汽时代到来 2 《苏联史》中写道:“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 3倍,年平均增长为19.2%,……但非常遗憾的是,在集体化和机械化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牲畜头数下降了,……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的年份,即1931年和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上述材料说明苏联①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②一五期间工业发展迅速③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④农民积极性下降导致农业倒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了:①?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③?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④?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社会主义改造期间,一资本家被提任为某工厂的厂长,工人们议论纷纷,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家不可以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就是要剥削我们,我们必须把他拉下马 C.现在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我们在业务上还得听他的 7、20世纪50年代,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诗:“谷撒地,署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这段诗反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社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课后检测: 9.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主要是A、过分追求高指标B、片面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C、过分追求公有化的程度 D、是八大的决策导致的 10.出现“大跃进”运动失误的思想根源是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高速度 B、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忽视客观规律C、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D、违背了经济应综合平衡的原则 11.20世纪60年代,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 12. 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文革”虽是政治运动,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A. ①②都正确B. ①正确,②不正确C. ①不正确,②正确 D. ①②都不正确 课后练习 材料一: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 项目 1949年 1952年 比1949年增长% 工农业总产值 466亿元 810亿元 73.8% 国民收入 358亿元 589亿元. 57% 材料二:1967—1968年国民经济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 财政总收入 1967年 2104.5亿元 419.4亿元 比上年下降 10% 25% 1968年 2015.3亿元 361.3亿元 比上年下降 4.2% 13.9% (1)材料一主要反映出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 (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4分)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课堂导学: 一、材料解析: 材料一: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材料二: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cz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