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惊颤体验”与现代大众审美心理.pdfVIP

本雅明“惊颤体验”与现代大众审美心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雅明“惊颤体验”与现代大众审美心理.pdf

本雅明 “惊颤体验’’与现代大众审美心理 H 0赵二照[暨南大学, 广州 510632] 一一一颤 一一一一 一 、 波德莱尔:《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 本雅明在 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里提到这首诗。诗中诗人在巴黎喧哗的闹市邂逅了一位缓行的新寡少妇, 与之擦肩而过,于是一瞬间 “犹如癫狂者浑身颤动”,“畅饮销魂的欢乐和那迷人的优美”。诗人在巴黎这个大都市 的人群中刚感到的爱意于一瞬间崩塌并重新落人人群,因此本雅明认为 “这首十四行诗提供了一种惊颤形象,一 种具有灾难性的形象”①。所谓惊颤,他指的就是诗人 自身对外部世界产生的这种瞬间性的临时体验(情欲),这种 体验因为 自身过于迅疾而让人陷入短暂的迷茫和震惊之中,给人一种生理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断裂,而这种冲击 和断裂正来 自城市不断流动的人群,它提供这样 “惊颤”瞬息生灭的场域,并让人不断地产生随时邂逅的欲望。 二、都市闲逛者、拱廊街与现代性 “震惊经验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是与大众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⑦浪‘‘荡游民”是大众的第一个样本,是马克思 对现代都市闲逛者——大众的一种调侃。现代工业的产生和市民队伍的扩大使大众成为感觉的主体也沦为背景, 本雅明认为,现代社会使过去社会那种人与人的关系正转化为商品与商品的关系,而拱廊街则是这种商业文明之 初的典型产物。拱廊街在1852年一张巴黎导游图中被描绘为 “是豪华工业的新发明”,其标志是玻璃吊顶、豪华商 店、人行天桥。它像一个微观的世界,市民在里边闲逛、漫游,是百货商店的古典室内形态,而随着百货商店出现, 大众得以从室内真正解放,走向街道,走向商品,像这个城市的拾荒者,即 “浪荡游民”。伴随都市闲逛者,“人群成 为抒情诗的一个新主题”③,而 “一个作家只要踏进市场,就会四下环顾,好像走进了西洋景一样……这是一种全景 文学”④。正如波德莱尔所说:一个人扎进大众的人流就像扎进蓄电池中,是一个 “装备意识的万花筒”。这种既定的 意识就是现代性和大众意义的到来。 三、光韵的消失 光韵又称光晕、灵光、灵氛等,是 “艺术作品在传统社会形态的文化合法性中扮演的历史角色:比如,巫师的死 亡面具(巫术)、荷马的伊利亚特(神话)和中世纪的基督教绘画(宗教)”⑤。本雅明从时空角度对它进行描述:“我们 可以把它定义为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的夏 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 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碴这里的 “树影”和 “弧线”隐喻着一种仪式 的对接,而这种仪式的表征就是观者和对象之间的距离感 ,也就是对艺术品的膜拜心情。光韵的衰竭来 自两种情 形:一是现代大众具有使物(商品)更接近 自己的强烈愿望;二是 “这种通过 占有一个对象的酷似物、摹本或 占有它 的复制品来 占有这个对象的愿望与 日俱增”⑦。人们热衷于各种商品(复制品)清单,“就像大 自然忠实地用岩石遗 迹去映现一只死兽的痕迹一样”⑧。随着印刷术、照相术的产生乃至摄影、电影的出现,大众迎来了一场光韵衰竭的 狂欢,“机械复制客体损害其独特的灵韵,渴望破除在重复中找到其最高形式的拜物教”@。与对古典艺术品的膜拜 相比,现代大众借由对新潮的狂热实现一种时尚的仪式感,从而导致真正的商品崇拜的胜利。 四、惊颤与现代大众审美 随着现代性的到来 ,大众意义的产生,在审美领域,传统的隶属古典审美的灵韵衰竭,新的都市惊颤取而代 之,成为都市人群新的心理景观。从光韵到惊颤,大众对艺术的审美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A,lt.神观照到消遣式浏览 过往的作品,如对一件悬挂于博物馆的画作或是矗立于教堂的一尊神祗雕像, 人们多带着一种虔诚怀 旧的心情前往观看,在一个颇为洗练的环境下,以一种纯粹的心境来感受,他 “沉浸在艺术 的控制之下,被艺术品的灵韵紧紧包围,不能 自拔 ,个人的主体性走向消失”@。而商品和印刷时代的到来,破坏了 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赝品变得合法,一切都染上了商品的习气。艺术品走出个人收藏室、博物馆和画廊,通过工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院校平台 27 业流水线进入市场,变成廉价的招贴画、明信片、邮票 4.由经验到体验 “传统经验结构的衰落的最初 和海报。艺术品沦为商品,观众不再是从前训练有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