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诗歌 第2单元 精读贺新郎(人教版).docVIP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诗歌 第2单元 精读贺新郎(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诗歌 第2单元 精读贺新郎(人教版).doc

第二单元 【精读】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 兹:此,堪:忍受。 B.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恨:仇恨,零:下落。 C.知误会前番书语,人有病,天知否。 书:信,病:指内心隐痛。 D.今朝霜重东门路,凄清如许。 今朝:今晨,如许:如此。 【答案】 B(恨:离愁别绪)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C(A兹:此;B恨:离愁别绪;C病:①内心隐痛,②病残的;D凭:请求,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答案】 B(B.“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违法现象,此处可用“死灰复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答案】 B(A.“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暗换主语。C.“据……显示”杂糅,去掉“据”。D.“迎接大运会”与“舞台”不搭配,应去掉“迎接”。) 5.下面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这是写送别时的情景。在一个冬晨的车站上,诗人在等候登车,妻子前来送别,双方不免有些伤感。 B.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这是写送别时妻子的表情。刚团聚,又要分别,从此天各一方,安危不测,怎不叫爱妻“眼角眉梢都似恨”呢?但双方毕竟都是充满革命理想、胸有大志的革命青年,以大局为重,个人感情要服从革命需要,所以“热泪欲零还住”。 C.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这是诗人对爱妻的安慰。知道你误会了前次信中的话。这是解释误会,接着说,人生滔滔,却好似过眼烟云,转瞬间就消散了,在这短暂的人生中,点数知己只有我和你。 D.人有病,天知否? 人,指诗人自己;病,指内心隐痛。天,指自然界,我内心深处的隐痛上天知道吗?这内心隐痛当指对革命前途的忧虑,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心。 【答案】 D(天,当指上文的“汝”,即妻子) 6.下列关于这首词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新郎》继承了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词语,既深情婉转,又豪气干云,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范。 B.1923年年底,毛泽东接到中共中央的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系诗人离开长沙后写给杨开慧的。 C.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 D.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上半天残月,横塘四周呈现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都是暗示黑暗的社会现实。 【答案】 D(下阕写景是为了衬托这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 二、语段精品 阅读《贺新郎》一诗,完成7~10题。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7.如何理解上阕结尾“人有病,天知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问所关涉的,一是诗人对社会的焦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意思;二是诗人表达对爱妻的愧疚。“人”和“天”承应上句的“吾”和“汝”,以求得到杨开慧的进一步理解。为天下人谋幸福必须舍弃个人小家庭的儿女私情。 8.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cz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