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代、北宋与南宋山水画风格比较.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代、北宋与南宋山水画风格比较.pdf

视觉艺术史研究 新视觉艺术 五代、北宋与南宋山水画风格比较 崔 见 (江苏省国画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五代,两宋时期是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 中,产生了无数 的山水大家、绘画理论家和传世 之作 ,各种画风流派也层出不穷,笔者主要从画面布局和笔墨技法两方面来分析五代 、两宋时期 山水画的差别,以期 对这两期的绘画艺术有一个更全面 的了解。 [关键词]五代;两宋;山水画;差别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这 的把握对象,较为直接 、坦白,“以大观小”,到了南宋则 一 时期中,产生了无数的山水大家、绘画理论家和传世之 侧重于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有限场景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 作,各种画风流派也层出不穷,这些使得我们今天对于五 浓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它不象前期那样宽泛而多 代、两宋山水画的研究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综观这一时 义,而是变的具体和分化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 期的山水画风格,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从五代到北宋中 几点:五代、北宋山水画初具规模。刚刚脱离以人为主的 晚期山水画风格与南宋时期有所不同,这里,笔者想主要 人物画,由于此前画中之山水多为任务活动背景,“或人 从画面布局和笔墨技法两方面来分析一下两期的差别。 大于山和、或水不容泛”,一旦形成专门画科后,山水画 首先,我们来研究几幅作品,五代荆浩的 匡庐图 自然要区别于从前,突出山石树木,弱化人的形象,画家 是一幅有峰、有树有水有屋,远近虚实相生 ,画面中间水 们极力要客观完整地描绘 自然,挥洒心中对自然的热爱和 一 主峰,气势逼人 ,山多集中于左边 ,右边留予水用,留 希望融于 自然的情感 ;再有,五代,北宋多隐士 ,这与其 白恰倒好处,很有节奏感。郭熙在总结这种空间布局时云 历史历史环境有关,尤其五代时期战争繁乱 ,大多数文人 “几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 都选择了逃避现实,隐居山中,长期的户外生活使他们非 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立意定景。”再看北宋范 常熟悉和了解山势的走向,水势涨跌。他们对山有着整体 宽的((溪山行旅图 ,这幅画更是在山,树,屋的基础上又 的了解和把握 ,作起画来定然成竹在胸 ,一气呵成。这也 增加了人。山石高大,行旅渺小,初见此画,立即给人一 是这一时期山水画地域特色较浓的原因 另外南宋时期院 种气势浩大山峰巍峨之感,山与人的对比更突出了北方山 体画盛行,绘画讲究工致精细,这对山水画的发展也不无 的特点。由以上两幅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看出:五 影响,其实,不要说院体画的影响,早在五代,著名花鸟 代、北宋山水是一种全景山水,画作气氛庄重,山势雄浑、 画家黄筌的 珍禽雪景图 就体现出一角构图的特色,集 博大 ,且画卷尺幅宽,所画之物层次感强、节奏感强,正 中于画面左半角的碎石、枯枝,嬉戏于右边的半禽,与马 如((圣朝名画品 中所述:“齐鲁之士唯摹营丘,关峡之土 远的 梅石溪凫图 有着惊人的相似,且郭熙提出的以绘 唯摹范宽。”五代、北宋山水画的地域特色也比较强。 画以诗句为题 ,提倡精确的具体的描写有不同的感染力的 那么,南宋山水又有什么样的风格呢?先看马远的 自然现象。也促使山水画家走上抒情道路;有人认为南宋 这幅 梅石溪凫图)),取梅、石的一部作画,将其安置在画 小景山水体现了南宋偏安一隅,甚至说 “马一角…夏‘半 面的左上角,右下角为水,水中有几只凫在欢快的嬉戏, 边”表现了南宋只剩下残山剩水。笔者很不赞同这种观 石只描绘其临近水面的这一边,梅只画其主枝,由画面上 点,其实这种小景是一种 “以大显小”的技巧的运用。“竹 方直角斜贯而生,较好的突出了群凫戏泳的意趣。与其并 锁桥边卖酒家”,单是一幅酒帘就很好的突出了主题,这 称的夏圭的 溪山清远图 也有同样的特点,画面画一半、 种含而不露,犹抱琵琶半遮面,正是南宋诗画合一的精确 留一半,且画面简单,画山石就只画一座山石,画小桥流 体现。这 “一角”、“半边”,若不是在对整体有了详尽的观 水仅是一桥连接连地。再如马远的 ((寒江独钓图 ,以极 察创作基础上,又怎会有如此恰倒好处的截取?南宋小景 其洗练的手法形成烟雾迷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ittym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